“现代战争,尤其对于技术兵种,一线指挥员的临机决断权至关重要。
因为战场的稍纵即逝的机会,远在后方的指挥所是无法捕捉的。
信息流转速度、兵力投送速度、火力反应速度决定了战场的主动权。
对于技术兵种,尤其对于身处一线、能最先感知战场温度的前线指挥员,必须被赋予相当大的临机决断权。
因为战机,远在后方的指挥所是无法看到的。
我们必须信任并培养指挥员在这种高压下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即使这意味着要承担更高的风险。”
“李云峰同志的方案,”陈朝阳最终总结,“或许不是唯一解,甚至不是最优解,但它提供了另一种思维角度:
有时候,最危险的动作,反而能打出生路。
装甲兵的灵魂,就在于突破、突破、再突破!
不仅是突破地形,更是突破思维的桎梏和战术的常规!”
“当然,”他最后严肃地补充了一句,
“这种决断必须建立在极其严格的训练和信任基础上。
你的坦克车长必须能瞬间理解你的意图,炮手必须在高速颠簸中保持瞄准,电台兵必须用最简练的语言完成呼叫。
这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这是一个高度协同的精密系统在发挥作用。
这种决断必须建立在对自己装备性能、敌人心理、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