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后世传说(2 / 2)

腰间像系着块玉佩,看着温温和和的。”李老汉吸了口旱烟,眼神里满是回味,“他没多说啥,就指着东边说‘依水而居,靠林而息’,俺顺着他指的方向走,没半柱香就看到了河边的护脉亭,亭子里还有守脉人留下的干粮和柴火。”

更奇的是,后来李老汉去丹霞山的共生碑旁,看到碑上挂着的陆寻画像——那模样,竟和山里遇到的白衣人一模一样!“守脉人说,那是陆使君显灵,帮迷路的人指路呢!尤其是月圆之夜,常有山民看到白衣人在碑旁走,有时还会教孩子画共生符。”

这话可不是瞎编。丹霞山的守脉人林月,是林婉儿的后人,手里还传着当年的听石符。上个月月圆夜,她在碑旁巡山,听石符突然亮了,符面映出道淡淡的白衣人影,正蹲在碑旁,教个迷路的小孩认地脉:“你看这草长得旺的地方,就是地脉气顺的地方,顺着草走,就能找到路。”

林月赶紧追过去,人影却突然散了,只留下股熟悉的暖意,和听石符里传来的轻语:“护脉不难,有心就好。”她后来查了家族笔记,里面写着当年陆寻教林婉儿探脉时,说过一模一样的话。

“周伯,俺下个月想去丹霞山,看看能不能遇到白衣人!”阿禾捧着《共生风水经》,眼里满是期待,“俺还想把书里的疑问问问他,比如‘共生符怎么画才能更聚气’。”

老周笑着点头,指了指天珠旁的护脉草:“去吧,说不定真能遇到。不过你要记住,不管遇不遇到,陆使君的道都在书里,在地里,在咱们护脉的每一件小事里——你在天珠旁种棵草,在丹霞山帮人指个路,都是在传他的道。”

没过多久,阿禾就背着行囊,带着《共生风水经》往丹霞山去了。路上,他遇到不少护脉人,有的要去嵩山敬碑,有的要去曲阜学经,大家都在说着陆寻的传说,手里的共生符、听石符,都是按《共生风水经》的法子做的。

到丹霞山时,正好是月圆夜。阿禾在共生碑旁坐下,手里捧着书,慢慢翻着,突然觉得胸口发暖——像是有股气顺着书页往心里流,他抬头一看,远处的山道上,正有个穿白衣的人影,正帮着个挑柴的老汉指路,嘴里说着:“依水而居,靠林而息。”

阿禾赶紧站起来,想追过去,人影却渐渐淡了,只留下股暖意,和碑上“陆寻”二字泛着的金光。他摸了摸胸口,突然明白,其实白衣人一直都在——在护脉人的手心里,在《共生风水经》的字里行间,在每一片被守护的土地上。

第二天,阿禾在丹霞山遇到了林月,两人一起帮着山下的百姓疏水沟,按《共生风水经》的法子,在沟旁种了护脉草。百姓们围着他们,听他们讲陆寻的传说,讲三珠镇所的故事,孩子们则在旁边画共生符,笑声飘得很远。

离开丹霞山时,阿禾把《共生风水经》里的疑问,都写在了张纸上,贴在共生碑旁:“陆使君,俺按您的法子护脉了,以后会一直走下去,不让您失望。”

风吹过碑旁的艾草,纸页轻轻晃动,像是在回应他。远处的昆仑山,老周还在修剪天珠旁的杂草;嵩山的无字碑前,香烛还在燃烧;曲阜的孔庙,书声还在回荡——百年的时光,没让传说褪色,反而让“共生”的道,像护脉林的树一样,长得越来越壮。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