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南疆守脉(2 / 4)

缝里塞了把晒干的罗布麻,“胖爷这招叫‘火固土防’,保证下次洪水都冲不垮!”

后生们看得直叫好,纷纷学着他的样子往土缝里塞罗布麻。

中午在买买提的土坯房吃饭时,桌上摆着刚烤的馕、炖羊肉,还有自家晒的巴旦木。

买买提往陆寻碗里倒了碗酸奶:“先生尝尝这酸奶,放了沙枣汁,喝了能解腻。”

他往窗外的绿洲指,“自从气脉通了,巴旦木结得比往年多,连羊群都长得更肥壮,牧民们都说今年能多榨几桶胡麻油。”

陆寻喝着酸奶,能感觉到奶里蕴含的淡淡土灵气,顺着喉咙往下流,与体内的共生纹产生共鸣:“绿洲养人,人护绿洲,本就该这样。”

他放下碗,“和田的地脉连着昆仑,昆仑通着西域,你们守好这里,就是守住了南疆地脉的门户。”

他往买买提手里塞了本手抄的《红土护要》,“这里面记了些应对盐碱煞气的法子,你们收好。”

下午离开绿洲时,热风渐渐平息。

后生们骑着毛驴送他们到沙漠边缘,驴铃在风中出清脆的响声,红土上的耐碱草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绿光。

买买提站在老桑树下挥手:“陆先生放心!

我们定会守好绿洲,等您秋天来吃新摘的巴旦木!”

胡杨的新枝在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在为他们送行。

往东走了月余,他们进入滇南的雨林。

夏雨连绵不断,林间的榕树垂下无数气根,像绿色的帘幕,溪水在腐叶下流淌,出叮咚的响声,傣族村寨的竹楼隐在绿荫中,葫芦丝的声音顺着雨丝飘过来,带着股雨林的湿润。

陆寻踩着青苔走进村寨,掌心的共生纹传来清润的波动,能清晰“看”

到地下的龙脉气脉如绿绸般缠绕,气脉的颜色带着草木的翠绿,滋养着每一寸雨林:“这里的气脉真繁茂。”

他望着远处的竹楼,气脉顺着竹柱往上延伸,与榕树的气根交织成网,“比南疆的绿洲气脉更旺盛。”

林婉儿撑着油纸伞,听石符在掌心转着圈,符面映出地下的景象——无数细小的气脉从竹楼下的排水沟中冒出,与雨林植物的根系相连,村寨周围的空地上种着成片的“驱瘴草”

,那是当地守脉人培育的草药:“寻哥你看!

他们把竹楼建在气脉节点上了!”

她往最近的竹楼指,楼柱上缠着彩色的布条,每道布条上都绣着简单的护脉符文,“血珠说竹楼的高脚能避湿气,驱瘴草能防雨林煞气,比中原的瓦房更透气!”

王胖子踩着腐叶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军大衣换成了粗布短褂,离火珠在他掌心亮得刺眼:“奶奶的这雨林够潮!”

他往树根处扔了块青铜残片,残片落地的瞬间,周围的青苔泛起淡淡的金光,“胖爷这招叫‘驱霉诀’,能让霉的木头干爽起来!”

傣族的乡亲看到这景象,纷纷笑着竖起大拇指,葫芦丝吹得更欢了。

村寨中心的菩提树下,傣族的老波涛(长老)正带着族人祭祀寨神。

他穿着黑色的筒裙,头上缠着白布,手里举着银钵往树根上洒水,水珠接触树根的地方就冒出淡淡的绿光:“陆先生!

你们可算来了!”

老波涛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笑容,银钵往菩提树干一靠,钵身立刻映出淡淡的叶脉光晕,“上次你教的‘竹楼聚气法’真管用,今年的瘴气都绕着村寨走,连生病的孩子都少了!”

陆寻走到菩提树下,共生纹感应到树下的气脉形成个巨大的旋涡,无数细小的气丝顺着气根往雨林深处扩散,将湿气转化为滋养草木的灵气:“这菩提树成了雨林的聚灵桩。”

他往树根处添了块带叶脉纹的青石,“加块镇石稳固气脉,能让聚灵效果更持久。”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