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守脉的重要性了。”
他往陆寻手里塞了本泛黄的册子,“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运河守脉记》,里面记着水脉的脾气和护脉的法子,您看能不能给娃娃们当个教材。”
册子里夹着几片干枯的龙息草,虽已泛黄,却仍能感觉到淡淡的气脉。
离开乌镇时,两个孩子追送到巷口,男孩把龙纹石送给陆寻:“先生说石头跟您更投缘。”
女孩则递来个杏花编的花环,“娘说戴这个能挡煞气。”
陆寻把花环戴在林婉儿头上,将龙纹石交给王胖子:“这石头你带着,正好能聚离火珠的气脉。”
往岭南赶路的船上,林婉儿翻看着《运河守脉记》,听石符在书页上滑动,符面映出历代守脉人的影像——他们或在运河边植树,或在暴雨中护堤,或教孩童辨识水脉,与如今的守脉人做着同样的事:“寻哥你看,不管过了多少年,守脉的法子变了,但心没变。”
她指着其中一页,“这里记着南宋时的守脉人用糯米加固河堤,跟我们现在用的法子差不多呢!”
王胖子正用龙纹石打磨青铜残片,离火珠的青焰顺着石面流动,在残片上刻出简单的水纹:“胖爷这手艺咋样?”
他举着残片炫耀,“等下到了岭南,给那边的守脉人送个见面礼,保准他们喜欢。”
船窗外的江水泛着金红色的光,与残片的纹路遥相呼应。
进入岭南地界,湿热的空气带着榕树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的龙脉气脉与江南截然不同,更加灵动奔放,像奔腾的骏马。
陆寻的共生纹感应到五指山方向的气脉格外活跃,那里的守脉人正在举办“祭龙节”
,用古老的仪式感恩龙脉滋养:“去五指山看看。”
他望着远处的山峦,“祭龙节是观察人脉与龙脉共鸣的好机会。”
五指山的山脚下,黎族百姓正围着巨大的龙纹图腾跳舞。
鼓声咚咚作响,穿着传统服饰的姑娘们摇着铜铃,银饰在阳光下闪着光,老人们则捧着米酒往图腾上洒,口中念着古老的祭词。
见到陆寻三人,祭师连忙迎上来,身上的麻布衣衫绣满了龙纹,手里握着根蛇头杖:“陆先生来得正是时候!
今日图腾显灵,龙气比往年旺十倍!”
陆寻走到图腾前,指尖轻触石刻的龙纹,共生纹瞬间与图腾气脉相连。
他能“看”
到无数细小的光丝从百姓身上飘出,融入图腾的龙纹中,而图腾则将龙脉气脉化作甘霖,洒向周围的梯田,秧苗在甘霖中瞬间拔高寸许:“这才是祭龙节的真谛。”
他轻声说,“不是祈求恩赐,是人与龙脉的能量交换。”
林婉儿的听石符映出梯田下的景象——气脉顺着图腾的根系往田间蔓延,每株秧苗都被淡淡的龙气包裹,土壤中的肥力在龙气滋养下变得更加充足:“血珠说岭南的龙脉最喜热闹,百姓越虔诚,龙气越旺盛。”
她往图腾旁的篝火里撒了把龙息草籽,草籽遇火化作金红色的火星,融入跳舞的人群中,“你看他们的气脉都变亮了!”
王胖子被几个孩童围着,教他们用离火珠烤竹筒饭。
青蓝色的火焰围着竹筒转了圈,米饭的香气立刻飘出来:“胖爷这叫‘火龙献宝’,烤出来的饭带着龙气,吃了能长力气!”
孩童们捧着竹筒饭吃得香甜,脸上沾着米粒,笑声像银铃般清脆。
祭龙节的高潮,祭师将陆寻请到图腾顶端的祭台。
他接过蛇头杖,按照黎族的传统仪式,将天珠、地珠、人珠的紫气碎片融入米酒中,再洒向四方:“以天地人三才之名,敬龙脉,敬苍生!”
米酒落地的瞬间,天空突然降下甘霖,彩虹横跨天际,与图腾的龙气交织成桥,百姓们纷纷欢呼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