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儿的听石符突然亮起,符面映出洛阳方向的气脉波动——那里的少年守脉人成功用“玉带环腰局”
护住了新修的河堤,人族气脉正顺着黄河往曲阜回流:“寻哥你看!
洛阳的孩子们成功了!”
她的声音带着喜悦,“血珠说他们用的正是你教的‘宅前植树、屋后引水’法子!”
王胖子往嘴里塞了块孔家糕点,离火珠在他掌心泛着暖意:“奶奶的这帮小兔崽子学得比胖爷当年快!”
他往洛阳方向望,“想当年胖爷第一次画镇煞符,把符纸都烧了,还是寻哥救的场。”
他拍了拍陆寻的肩膀,军大衣上的补丁在阳光下格外显眼,那是当年在昆仑挡煞气时留下的。
陆寻的共生纹感应到更远处的气脉——蜀山的少年们在清理残煞,用的是少林武僧教的罗汉拳结合风水阵;秦岭的孩子们在田埂上种龙息草,气脉顺着草根往地脉钻;西域的小牧民跟着老哈学看骆驼的反应,骆驼焦躁就是煞气临近。
这些分散的气脉像无数细小的溪流,最终都汇入人珠的主脉,在曲阜形成温暖的旋涡:“这就是传承。”
他轻声说,眼眶有些湿润,“我们当年守护的,就是为了让他们能这样安稳地学习守脉之术。”
下午的课教的是“辨煞术”
。
陆寻在沙盘上用黑沙模拟煞气,演示不同煞气的形态:“你们看,这种丝丝缕缕的是‘散煞’,随风飘,用艾草烟能驱散;这种成团的是‘聚煞’,得用桃木枝配合罗盘定位,再用离火符焚烧。”
他让少年们轮流辨认,阿竹总能最快指出煞气的种类,引来阵阵赞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婉儿则教大家制作“避煞香囊”
。
她往布包里装入艾草、朱砂、龙息草干粉,边装边讲解:“这香囊要贴身带,遇到煞气会热。”
她往每个香囊里滴了滴自己的血珠汁液,“血珠能增强感应,你们要记住热时千万别慌,按口诀调整呼吸就能稳住气脉。”
女孩子们学得格外认真,针脚细密地缝着香囊口。
王胖子的课最热闹,他教的是“简易防火阵”
。
用五块红砖摆成五星,中间放一小撮硫磺粉,遇到火煞时踢倒红砖,硫磺粉遇空气就会冒烟,能暂时阻挡火势:“胖爷这招百试百灵!”
他故意踢倒红砖,硫磺粉冒烟的瞬间,离火珠突然亮了亮,烟柱竟在空中凝成个小小的火符,“看到没?这就是气脉呼应!”
夕阳西下时,少年们在杏坛前列队,将今天做的符笔、香囊、罗盘摆成一排,对着孔庙方向行礼。
老守脉人们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孔老爷子拉着陆寻的手,指着远处的奎文阁:“那里藏着历代守脉人的手札,明天我让人取出来,也传给这些孩子。”
他往阿竹手里塞了块玉佩,“这是孔家祖传的‘文脉佩’,能增强人脉感应,阿竹这孩子心细,适合戴。”
离开孔庙时,少年们非要送他们到门口。
阿竹捧着本抄满笔记的《守脉入门》追上来:“陆先生,这道题我还是不懂。”
他指着气脉流转图,“为什么龙脉要绕着村庄转半圈?”
陆寻蹲下身,用树枝在地上画图:“这叫‘玉带环腰’,就像给村庄系了条保护带,煞气进不来,气脉出不去,这样才能聚气。”
阿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树枝也小心地收进书里。
曲阜的夜色带着书卷气,孔庙的灯火与家家户户的炊烟交织成温暖的光。
陆寻三人坐在护城河的石阶上,望着对岸少年们还在练习气脉感应的身影,他们的指尖泛着淡淡的红光,与城墙上的风水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