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金牌催归师朝议起风波(2 / 3)

士卒,在北魏二十五万大军南下之时破敌于阵前,此其时又在黄河北岸殚精竭虑,加北伐,其忠可昭日月!

你掌管户部,不思筹粮助战,反倒搬弄是非,是何居心?”

朝堂顿时陷入混乱,主战与主和的大臣互相辩驳,唾沫星子胡乱溅在大殿之上,混着烛泪凝成诡异的斑痕。

刘义隆猛地将玉珏砸在案上,裂痕顺着“受命于天”

的刻字蔓延,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够了!”

他的吼声带着久病后的嘶哑,目光扫过争吵的群臣,最终落在一直沉默的左仆射王弘身上,“王爱卿,你执掌中枢多年,以为当如何?”

王弘的白须在颤抖,他缓缓展开一幅《江淮防务图》,苍老的指腹依次划过黄河、淮河、长江,在建康城停留。

“陛下,臣以为,襄阳城高池坚,必能坚守。

而建康又有石头城为固,玄武湖为险,纵使拓跋焘长驱直入,亦需三月方能使大军全部抵达。

而辛元帅在河北已站稳脚跟,若再给他一月,定能拿下邺城,断北魏后路。”

他抬头时,眼中闪过恳求:“昔周亚夫屯兵细柳,文帝虽急,仍容其‘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今若强召辛将军,不仅河北复失,更寒了边将之心啊!”

“寒心?”

刘义隆突然狂笑,笑声撞在殿壁上,惊起一片回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仆射可知,五日前,朕收到的密报说的是什么?辛弃疾在碻磝铸造的斩马刀,竟然刻有‘河北王’三字!

他这是要在河北自立吗?”

袁淑急忙辩解:“陛下明鉴!

那是北魏特意派来的细作工匠故意所刻,辛元帅早已下令重铸,臣已查验过销毁的刀坯,绝非有二心!”

“你查验过?”

刘义隆的目光如冰锥刺向袁淑,“你之前多次奔赴冶山,自第一次回来后便力保辛弃疾,莫非已是收了他的好处?”

这句话如重锤砸在袁淑胸口,老臣踉跄后退,朝服的下摆扫过地砖上的烛泪,留下一道深色的痕迹。

他想起在冶山巡视之时,辛弃疾正与工匠们同吃同住,亲手校正刀模,那专注的神情绝非有二心之人。

王歆之趁机上前,将一份奏折高举过顶:“陛下请看,这是从北魏细作处截获的密信,虽无实证,却提及‘南将拥兵河北,可图建康’!

《左传》有云‘防微杜渐’,陛下岂能不防?”

殿内的气氛瞬间凝固,满朝文武都是聪明人,这显然是北魏又在用拙劣的离间计,但是文帝却装作不知,仍让王歆之呈上奏折。

几位曾受辛弃疾恩惠的大臣欲言又止,最终还是低下了头。

刘义隆看着案上的战报与密信,突然抓起朱笔,在空白的帛书上写下“归”

二字,墨迹穿透帛书,在御案上洇出暗红的圆点。

“传朕旨意,”

他的声音冷得像腊月的寒冰,“金牌三道,召辛弃疾即刻回朝,河北军务暂交沈攸之代理。

若迁延不行,以抗旨论!”

“陛下不可!”

王弘扑跪在地,老泪纵横,“河北百姓刚刚归心,若此时易帅,必生叛乱!

臣愿以阖家百口担保辛弃疾!”

“担保?”

刘义隆一脚踹翻案几,青瓷笔洗摔得粉碎,“王卿,可记得前朝之事?当年王敦叛乱,王导也是这般担保的,结果如何呢?!

你们这些老臣,眼里只有部将至交,却没有朕这个天子!”

他转向黄门侍郎,厉声喝道:“去内库取金牌,用最快的驿马,朕要他三日内出现在辛弃疾的大帐之内!”

<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