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双邦医馆传仁术药圃共生续良方(2 / 3)

人取来五十两银子,柳妃则让人送来几匹上好的绸缎,打算拿去市集变卖,换成药材钱。

御书房里,林羽正和周明博士讨论在联韵学堂增设“医药课”

的事。

见苏婉进来,他放下奏折笑道:“正说要请陈松和李修远去学堂讲课,让孩子们从小就懂些医理,你就来了。”

“陛下和我想到一处去了。”

苏婉将“惠民药箱”

的想法告诉林羽,“孩子们学些基础医术,既能照顾自己,也能帮邻里,是好事。”

林羽点头:“就这么办。

让工部给学堂做些简易的药箱,里面放些常用药和《双邦药录》的简本,再请陈松和李修远每月去讲一次课,教孩子们辨认草药、处理外伤。”

他拿起一份奏折,“对了,云罗的药农们听说双邦药圃缺种子,送来了不少云罗特有的草药种,朕打算让林风派人护送,顺便看看他们的药田管理法子。”

双邦医馆的后院药圃里,陈松和李修正带着学徒们播种。

陈松教大家如何给青翘草培土,他的动作缓慢却精准:“这草的根须浅,土不能压太实,要像给婴儿盖被子那样轻。”

李修远则示范着瑞国的条播法种金银花:“行距要留一尺,株距五寸,这样通风好,不容易生病虫害。

等长到半人高,再用云罗的竹架搭棚,让藤蔓爬上去,既能多结果,又方便采摘。”

一个叫小石头的云罗学徒学着条播,种子撒得不均匀,瑞国的学徒婉儿笑着帮他调整:“你看,像撒瑞国的麦粒那样,手要晃得匀些,种子才能排得齐。”

小石头脸一红,小声道:“我……我在家种过焰灵根,都是一窝窝撒的,没试过条播。”

陈松在一旁笑道:“这就是合璧的好处啊,学着用瑞国的法子种云罗的草,说不定长得更好。

等秋收了,咱们用云罗的法子把草药晒干,再用瑞国的瓷瓶储存,保证药效不失。”

药圃边的凉棚下,张奶奶带着几个妇人在制药膏。

她们将瑞国的蜂蜡和云罗的焰灵花油放在一起熬,再加入金银花汁,熬成的药膏既能治烫伤,又能润皮肤,装在双花泥做的小罐里,看着就喜人。

“这药膏抹在手上,比瑞国的香膏还滋润。”

一个瑞国妇人拿起一罐,对着阳光看,膏体透亮,带着淡淡的花香。

张奶奶笑着说:“我加了些瑞国的薄荷油,夏天用着还凉快。

等做好了,给医馆的学徒们每人送一罐,他们天天捣药,手上容易磨破皮。”

傍晚时分,医馆快打烊了,陈松和李修远坐在药圃边的石凳上,看着夕阳洒在绿油油的草药上,心里满是欣慰。

陈松递给李修远一个陶碗,里面盛着新酿的“草药茶”

,用金银花、青翘草和焰灵花蜜泡的,清热解暑。

“尝尝?这茶用你说的蒸馏法提过,苦味少了很多。”

陈松笑道。

李修远喝了一口,眼睛一亮:“好茶!

比太医院的凉茶爽口。

咱们把这茶的方子也加到《双邦药录》里,让百姓夏天都能喝上。”

他望着药圃,忽然道,“陈老哥,等这季草药收了,咱们编本《双邦药膳食谱》吧,把能当菜吃的草药都写进去,比如金银花炒鸡蛋、青翘草炖排骨,既好吃又治病。”

陈松拍着大腿:“好主意!

我家老婆子最会做云罗的草药粥,让她来教瑞国的厨子,保证好吃又养生。”

两人相视一笑,茶碗碰在一起,出清脆的声响,像两颗医者仁心在共鸣。

后宫的夜宴上,林羽举起酒杯,对众嫔妃道:“双邦医馆和药圃,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地方,更是两国百姓交心的地方。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