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双邦岁华展新意学子联吟颂太平(2 / 3)

砚之在旁抚琴伴奏,两人一唱一和,声音清亮:“瑞云生远岫,焰灵绽平畴——”

台下的学子们立刻接道:“共饮河滨水,同耕陌上秋!”

一个云罗少年上前一步,朗声道:“铁炉融两艺,锦缎缀双花——”

瑞国的一个少女应声对出:“何分你与我,皆是梓桑家!”

诗句质朴却真挚,听得百姓们阵阵叫好。

李大叔站在人群里,拍着大腿喊道:“说得好!

咱们本就是一家人!”

苏婉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对林羽笑道:“陛下你看,不用咱们多说,孩子们自己就懂了‘梓桑一家’的道理。”

林羽眼中笑意更深:“这比任何诏令都管用。

让翰林院把这些诗都抄录下来,编一本《双邦联吟集》,刻印后送到各学堂,让学子们都学学。”

展会一角,周明博士正带着几个老学究观赏《双邦俗志》的手稿。

手稿里不仅记录了两国的节气习俗,还画着各种“合璧技艺”

的图谱——瑞国的腌菜法配云罗的陶瓮,云罗的酿酒术搭瑞国的蒸馏器,连张奶奶的“双味饺子”

做法都记了满满三页。

“周博士,这俗志编得好啊!”

一个白胡子老学究抚着胡须赞叹,“以前总觉得云罗是蛮夷之地,读了这书才知道,他们的农桑、手艺竟有这么多精妙之处。”

周明笑着点头:“老夫编这书,就是想让大家知道,文化无高低,技艺有短长,互相学习才能共进。

你看这‘双味饺子’,瑞国的面粉筋道,云罗的馅料鲜香,合在一起才是至味。”

展会的热闹传到后宫,兰妃特意让人在御花园设了个“品艺台”

,请了云罗的张奶奶、李大叔和瑞国的几位老工匠来宫里做客。

张奶奶带来了亲手做的焰灵花糕,用瑞国的椰浆打底,云罗的红糖调味,甜而不腻;李大叔则扛来了一把新做的“双用锄”

,锄刃是瑞国精铁,锄柄是云罗硬木,还刻着“勤耕共获”

四个字。

“张奶奶这花糕真好吃!”

柳妃尝了一块,眼睛一亮,“比御膳房做的还香甜。”

张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娘娘不嫌弃就好。

这椰浆还是钱老板特意从瑞国都城买的,说配焰灵花最对味。”

李大叔把锄头递给林羽:“陛下,您看这锄头,吴师傅帮我打的钢刃,秦木匠做的木柄,早上试了试,一天能多耕半亩地!”

林羽接过锄头,掂量了一下,赞道:“又轻便又结实,真是好物件。

李大叔,这锄头的样式能不能让工部照着做一批,给两国的农夫?”

李大叔连忙点头:“当然能!

俺这就去找吴师傅和秦木匠画图样!”

傍晚时分,展会接近尾声,百姓们却迟迟不肯散去。

钱老板的绸缎铺前,最后一匹“流霞锦”

被瑞国的户部侍郎买走,说是要给女儿做嫁妆;赵老根的“上元酒”

卖得只剩最后两坛,被周明博士包了去,说要给《双邦联吟集》的作者们庆功;连阿豆画的小灯笼,都被一个外国使臣高价买走,说要带回本国当稀罕物。

“今日真是开了眼了!”

一个刚买了双花泥茶具的瑞国妇人对身边的云罗商贩说,“以前总觉得云罗的东西粗糙,现在才知道,你们的陶土烧出来的茶具,泡茶比官窑的还香。”

云罗商贩笑着回礼:“姑娘过奖了。

我们的陶土是好,但釉料还是瑞国的好,又亮又结实。

明年我打算请瑞国的窑匠去云罗,咱们合开个新窑,保证做出更好的物件。”

敖风站在展台前,看着大家互相道别、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