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九点。
清北学校礼堂。
此时,礼堂已经布置完成。
一条红毯自里至外铺展开来。
红毯的周围,各大记者媒体全部到场,对着每一个来访的嘉宾,拍摄着一张又一张的照片。
礼堂门口,有一群青春少女,正捧着一簇簇花团站着。
无数青年学子,和不知道哪里来的观众,已经把礼堂门口围了个水泄不通。
他们全都抻着脖子张望,想要看看诺奖的得主,究竟是何方神圣。
九点二十分。
几个年纪稍大的长者,缓步走上了红毯。
是东都市的几位掌管文娱这块的领导。
他们嘴角含笑,身子挺得笔直,冲着围观的众人招了招手,便走进了礼堂。
接着,作协的领导们,清北等名校的领导,以及一些著名记者全部都到了现场。
其中一个记者,齐向宇,是东都日报的名记,他这次来,特意跟相关负责人,申请了直播的通道。
此时,网上的弹幕群众也很多。
“哇!好大的阵仗。”
“这么多人啊,真是华夏多少年以来的首次获奖,这么重视。”
“想去现场,一睹砍柴人的风采。”
“我统计了,《老人与海》这本书,全书一共才不到三万字,结果就这么点字数,就能拿下诺奖,简直是想象不到。”
几人进场后,按照提前排好的座次,全都坐好。
作协会长丁文轩看了看表,心中有些着急。
因为砍柴人还没有到。
哒哒哒。
诺奖评审团的主要负责人邓肯到了。
他的身后一个身位,站着一个年轻人,是他的随身翻译。
诸位领导赶忙起身,一脸微笑地同邓肯握手,表示欢迎。
邓肯扫视了一圈,然后问道:“请问,哪位是砍柴人先生?”
丁文轩脸色有些难看,砍柴人还没有到。
“啊,砍柴人正在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