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济南群山争夺战4(1 / 5)

    黄河,是中国两大主要河流之一,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它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三大地形阶梯及三大自然地貌,以奔腾之势塑造着黄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不过,它同样也是一条“灾患之河”,历史上屡屡给中华民族,给沿岸百姓带来沉重的灾难。

    自有史册记载以来的不到3000年里,黄河决口泛滥约1593次,较大改道26次,常被提到的重大改道有7次。

    每一次黄河改道,都是一场生灵涂炭、人间惨祸。

    不说太远的历史,仅仅是近代史中,黄河就改道了3次。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决铜瓦厢,分三支穿张秋运河,经小盐河流入大清河,由利津(今东营)入海。

    黄河自此终结了700余年由淮入海的历史,转而东流,经渤海湾入海,铸就了后世黄河的基本走向。

    彼时,清廷正在南方清剿太平天国,根本无力治理黄河,只能任由黄河在山东泛滥,造成2000万群众受灾,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民国27年(1938 年),国民政府为阻拦日军进犯,暗中于花园口掘堤,致使黄河在改道80余年后再度夺淮入海,豫东、皖北和苏北大片地域被淹没,数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变成了黄泛区,受灾人口达 1250 万,死亡89万,整个淮河流域深受其害。

    1945 年,抗战胜利后的国民政府为割裂八路军山东根据地,削弱八路军力量,要求黄河回归旧道。当时八路军高层碍于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