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老鬼子无能狂怒,张司令筹划反击1(2 / 4)

,配以240毫米炮等大批重武器,在60余艘海军舰艇掩护下猛攻仅有数千德军驻守的青岛要塞。

    此役,鬼子利用临时修建的轻便铁路,将多门四五年式240毫米榴弹炮运至前沿,后者发射的凶猛炮火撕裂了德国人苦心经营17年的筑垒防御体系,并最终逼迫德军投降。

    在九一八事变以及抗战前期作战中,该炮也多次出现在中国战场,摧毁了众多中国部队防御的永备工事。

    可以说,这是一款专门攻坚的重炮,专克各类坚固工事。

    该炮最大问题是机动不便,无论运输还是部署都很麻烦。每次转移阵地时,要将整门炮分解成部件装到10辆车上运输,且重新安装花费很长时间,且必须动用起重机。

    由于造价昂贵,加之机动困难,应用场景不多,该炮的产量不大。自1912年定型以后一直到二战战争结束,鬼子也不过生产了80门。其中36门部署在中国东北,以盯防苏联远东军团,另有24门目前部署在南线战场。

    在之前爆发的几次太行山攻防战中,由于彼时八路军没有空军部队,且重炮数量也不多,为了防止鬼子调动重炮攻击山体工事,独立支队与鬼子僵持作战的防御阵地和山体工事都处于距离太行山外沿15公里以上的山区里。

    这样远的距离,加上太行山山体对射界的遮掩,自然就让鬼子超远程重炮和大口径重炮无从发力。

    不过,此次攻防战中,在张云部署下,独立支队将阵地前移,沿着太行山外围,布置了几公里长的纵深阵地,直接将鬼子挡在了山外。

    这样的部署,可以全控山区,掌握地形优势,部队可以更好发挥己方炮火优势和自动武器优势,但也给了鬼子出动重炮的机会。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