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屠寇十万震山河·沙河上空的鹰1(2 / 4)

    自张云1939年以套现英国机载雷达再信号扩大的方式,帮助独立支队建立防空警戒雷达阵地后,雷达就成为独立支队警戒周边天空敌情的必备装备,在预防鬼子突袭轰炸,组织防空作战上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不过,之前的雷达系统毕竟是云烟厂的专家们,在英国机载雷达基础上自行扩大信号而成的DIY装备,雷达设备性能不足,探测距离不过60公里,且信号杂乱。因此,这些年,张云一直在想方设法升级自家的雷达设备性能。

    1941年初,通过双重管理部队破袭鬼子机场的收获,张云终于缴获加成了鬼子机场配置的真正地面雷达设备,并以系统调换方式,替换了一套英国地面雷达,实现了军分区雷达设备的首次换代。

    而去年底,在苏联技术专家的支持下,也在张云调换套现的大量美国电子元器件支撑下,云烟厂雷达生产厂通过山寨英国技术,终于成功“研制”了第三代雷达系统“千里眼”。

    事实上,在苏德战场初期,苏联的雷达技术相对英美德等国是很落后的,电子元器件质量也差,因此其生产的雷达设备并不堪用。历史上,直到1943年底,苏联的这种落后局面才慢慢改善。

    不过,苏联毕竟在战前就拥有专业雷达研制机构和生产厂,相关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自然比较充足。在观摩了英国机载以及地面雷达设备后,苏联专家摸透了英国的技术路线,然后帮助云烟厂用张云提供的美国元器件组装了这几套系统。

    这其实也是之前与苏联谈判时张云提供的筹码之一。

    通过这次合作,苏联专家们借此迅速缩短了与英美等国雷达设备之间的技术差距,甚至还带回去两套“千里眼”系统,作为其防御莫斯科等要地的重要防空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