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灰里种出青苗来(1 / 3)

李承乾站在被烧成黑炭的农技义塾前,心头那股子邪火蹭蹭往上冒。

这帮孙子,玩阴的!

他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冷静。

现在不是上头的时候,得想办法把这事儿给盘活了。

“韩九,别愣着了,跟我走!”

他拉起还在愣的韩九,直奔淮南而去。

淮南,鱼米之乡,也是他“农村包围城市”

计划的重要一环。

还没到地儿,就看见一群人热火朝天地忙活着。

领头的,正是赵十三。

好家伙,这老太太,真不含糊!

只见她指挥着众人,用烧焦的木料搭建地龙的基架。

这玩意儿,冬天烧点柴火,能让屋里暖和不少。

“十三婶,你们这是……”

赵十三抬头一看,乐了:“陈野?你咋来了?”

李承乾嘿嘿一笑,心说这老太太眼神儿真好使。

他也没隐瞒,把谯郡的事儿简单说了说。

“这帮狗日的,就是见不得咱们老百姓过好日子!”

赵十三啐了一口,骂道,“没事儿,烧了就烧了,咱们再盖!

这次,咱们盖个更结实的!”

李承乾看着众人忙碌的身影,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他决定,帮他们一把。

他抹了把脸上的灰,走到赵十三身边,说道:“十三婶,这地龙不错,就是有点费柴。

我有个法子,能省不少柴火。”

说着,他指着墙角堆着的碎陶片,说道:“这玩意儿别扔,敲碎了铺在墙上,能防潮。

还有这灶台,得改改。”

他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

“这叫‘双层灶台’,上面煮饭,下面供热,余烬还能煨粪肥。

一举三得!”

众人听得入了迷,纷纷围了上来。

“陈野先生,你这法子是从哪儿学的?”

一个老农好奇地问道。

李承乾摸了摸鼻子,嘿嘿一笑:“梦里有个先生,吹着笛子教我的。”

赵十三闻言一怔,眼神变得有些复杂。

她走到李承乾身边,悄悄地将一穗麦子塞进他的包袱里。

“出门在外,多保重。”

李承乾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他知道,有些事情,不必说破。

与此同时,远在长安的皇宫里,武媚娘也迎来了一个机会。

她借着一份《田科请愿书》,成功引起了李二的注意。

这《田科请愿书》是李承乾之前搞出来的,里面详细地阐述了各种农业技术的重要性,以及推广农业技术的必要性。

李二看了之后,龙颜大悦,立刻召见了武媚娘。

“你就是武媚娘?”

李二坐在龙椅上,眼神犀利地盯着她。

“奴婢参见陛下。”

武媚娘不卑不亢地说道。

“这份《田科请愿书》是你写的?”

“回陛下,奴婢只是代笔,真正的作者另有其人。”

武媚娘巧妙地避开了这个问题。

“哦?那是何人?”

李二好奇地问道。

武媚娘没有回答,而是呈上了一本《宫婢技籍册》。

“陛下请看,这上面记载了宫中所有宫婢的技能。

三百六十五名宫婢,一百二十七人出身农乡,八十九人通缝补机巧。

若是陛下允许她们参加技职考试,便可弥补工坊人力之缺。”

李二听了,沉吟不语。

他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宫女,竟然有如此见识。

“好,朕准了。

命你协办‘内廷技训所’,负责宫婢的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