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夫,韩圭,还有王荆文等人,都聚在一处。
韩圭不忍的看了一眼文博夫,道:“文相公,非要如此不可吗?”
文博夫点了点头,应道:“不错,变法之事,迫在眉睫,而我愿意成为第一个牺牲之人,在我去之后,这朝堂之事,便全仰仗你了,你须得小心。”
王荆文的神色之间,也闪过了一丝不忍,以前他万万没想到,只是变一个法而已,竟然会影响这么多的人?
关键是,就连尊崇变法的文博夫,当朝宰执,都要成为牺牲品。
事实上,王荆文也明白,变法最大的阻碍,其实并不是朝中的文武百官,而是那些勋贵后代。
这些人要不是当年随太祖征战天下的公侯之后,便是与皇室牵连颇深,因此想要将他们拿下,非朝中寻常的官员能够为之。
当然,这并不是真的要牺牲文博夫,只是让他倒台而已。
而文博夫倒台的最大意义,并非是给韩圭和王荆文让路,其目的是让那些勋贵明白,变法之路,连当朝宰执都不能幸免,他们那些天潢贵胄,自然也不能。
换句话说,文博夫将成为他王荆文变法的开端,以及第一个牺牲品。
唯有如此,变法之路,从法理上来说,才能不会受到太多的反对。
当然,这个过程,反对者自然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些贵胄后代。
因此,韩圭的主要作用,便是为王荆文站台,然后对朝堂,对勋贵,进行大洗牌。
这事,就连皇帝赵长青都不知情,这也是为何他会疑惑的缘故。
不怪文博夫等人故意隐瞒,实在是一旦变法开启,将会涉及到不知多少王公贵族,而这些人当中,与皇室,与赵长青都会有所牵连。
是以只能在赵长青还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
到时候清算起来,赵长青也不会被牵扯太多,虽然难免他也会下场。
想到这儿,王荆文不由叹了一口气,说道:“为了变法,改变大周朝政,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就此除名。”
听到这话,文博夫不禁一笑,道:“怎么?你现在心软了?”
王荆文闻言,神色之间,露出了坚毅之色,道:“自然不是,变法之事,不可不为,要不然,大周朝弊政已久,早晚会步入王朝末期,甚至……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