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深度漫游”,当他“亲眼目睹”了宇宙138亿年演化的壮丽史诗与时间长河的无尽奔流,当他“聆听”了那些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先贤们为了追寻那遥不可及的终极真理而付出的毕生心血与不朽呐喊……
本科阶段的这一切,那些曾经在他生命中留下浓墨重彩的荣誉、名利、以及那些足以改变世界的“黑科技”成果,在他眼中,都已然化为了过眼云烟,轻飘飘地,如同拂过湖面的微风,再也无法在他那颗经过千锤百炼的“道心”之中激起太大的波澜。
不是说这些不重要,它们是他成长路上的基石,是他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力量的初步体现。而是因为,他找到了比这些更重要、更宏大、更值得他用尽一生乃至更长时间去追求的东西——那就是宇宙的终极奥秘,是那隐藏在万事万物背后永恒不变的“大道至理”。
科学探索的永无止境与个人得失的渺小:宇宙浩瀚,真理永恒
“宇宙太大了,时间太长了,而人类的认知,包括我自己的认知,在真正的‘宇宙尺度’和‘真理本体’面前,又是何其的渺小和有限。”秦风心中感慨万千,一种前所未有的谦卑感油然而生。
在他那场奇妙的“悟道”之旅中,他仿佛“看”到了宇宙大爆炸138亿年的壮丽史诗,从最初那个能量与密度都无限大的普朗克奇点,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混沌海洋,到第一颗恒星在黑暗中艰难点亮,到无数星系的形成、碰撞与演化,再到我们这颗偏安于银河系猎户座旋臂边缘的、毫不起眼的蓝色星球上,生命的偶然诞生与数亿年艰苦卓绝的进化……
在这宏伟到令人窒息、甚至感到一丝恐惧的宇宙尺度面前,个人的荣辱得失,财富地位,甚至一个文明在某个短暂历史时期的兴衰存亡,都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如同宇宙长河中的一粒尘埃,转瞬即逝。
他又“看”到了人类物理学的宏伟大厦,从牛顿爵士那如同神启般的经典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石;到麦克斯韦用一组优雅的方程统一了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再到爱因斯坦用他那超越时代的智慧,构建了狭义与广义相对论,彻底颠覆了人类对时间、空间和引力的认知;再到普朗克、玻尔、海森堡、薛定谔、狄拉克等一群天才,在20世纪初联手掀起了量子革命,揭开了微观世界那光怪陆离、与宏观经验完全相悖的神秘面纱……
每一座科学丰碑的建立,都凝聚了无数天才的心血与智慧,都代表着人类认知的一次伟大飞跃。但同时,每一座丰碑的背后,又都指向了更广阔、更神秘、更令人困惑的未知领域。经典力学无法解释黑体辐射和光电效应,催生了量子论;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至今难以完美融合,呼唤着量子引力理论的诞生;标准模型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功,却无法解释中微子质量、暗物质、暗能量等一系列“乌云”……
“我们所知道的,永远只是真理海洋中的一个小岛,而我们所不知道的,则是那片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我们每解决一个旧的问题,往往又会引出十个、一百个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秦风深刻地体会到,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没有终点,只有永恒的“在路上”。
在宇宙的浩瀚与真理的永恒面前,个人的那点成就,那点名气,那点利益,又算得了什么呢?它们就像是大海中的一朵小小浪花,虽然在阳光下也曾闪耀过片刻的光芒,但转瞬即逝,很快就会被更汹涌、更壮丽的时代波涛所淹没。
这种认知,并没有让他感到沮丧或虚无,反而让他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释然与……更加深刻的谦卑。
是的,谦卑。对宇宙的浩瀚无垠的谦卑,对真理的深不可测的谦卑,对人类认知局限性的谦卑。这种谦卑,不是妄自菲薄,而是一种清醒的自我认知,是更高境界的智慧体现。
求索真理的三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