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因斯坦?!”基金大佬闻言,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猛地一拍桌子,震得雪茄灰掉了一地,“爱因斯坦能当饭吃吗?!爱因斯坦能帮我们基金在下个季度实现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增长吗?!我不管他是什么狗屁斯坦!我只知道,他错过了一个成为亿万富翁,不,是百亿富翁的机会!他会后悔的!他绝对会后悔的!”
类似的场景,也在其他一些被秦风“婉拒”的国际财团和高科技公司内部上演着。
失望、愤怒、不解、嘲讽……各种负面情绪,如同病毒般在这些“失意者”之间蔓延。
一些西方媒体,也开始出现了一些酸溜溜的论调。
“东方神秘力量?还是被过度吹捧的天才?——深度解析‘秦风超导体’背后的不确定性。”
“从‘食堂剩饭’到‘闭门造车’:燕京科学新星的孤芳自赏与错失良机。”
“警惕!‘秦风理论’或将引发新一轮的‘学术泡沫’与‘科技民族主义’!”
这些报道,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秦风“不识抬举”、“固步自封”的暗示,以及对燕京科技发展模式的质疑和偏见。
然而,对于这些外界的“怨念”和“酸葡萄心理”,秦风本人,却是毫不在意。
他甚至还有闲工夫,让李晓东把那些写得特别“精彩”的负面报道打印出来,贴在实验室的休息区,美其名曰:“反面教材,警钟长鸣,时刻提醒我们,不要被外界的噪音所干扰,要坚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呃,是让别人说去吧!”
实验室的成员们看着那些气急败坏的报道,再看看自家老板那副云淡风轻、甚至还有点小得意的模样,都忍不住在心里默默地为那些“国际友人”点上了一根蜡。
跟我们秦头儿斗?你们还嫩了点!
与那些急功近利的资本和充满偏见的媒体不同,世界上,总有一些真正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机构和正直的学者。
当他们了解到秦风在面对巨大名利诱惑时,依然选择坚守科研初心,专注于探索科学真理和国家民族的科技自强时,无不发自内心地表示敬佩与赞赏。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总部。
会长,一位德高望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一次内部的学术研讨会上,公开评价道:“燕京的秦风,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拥有高尚品格和远大理想的探索者。他在室温超导领域取得的成就,足以让他名利双收,但他却选择了继续潜心研究,将个人的利益置于科学的进步和国家的需要之后。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我坚信,拥有这样品格的科学家,才能真正带领人类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英国皇家学会,也通过其官方渠道,向燕京大学发来贺电,对秦风的科研成果和其展现出的科学家精神表示高度赞扬,并希望能与“秦风超导实验室”在基础物理领域展开更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就连之前在日内瓦论坛上,被秦风“怼”得体无完肤的剑桥大学芬奇博士、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杜波依斯博士,以及马普所的里希特博士,在冷静下来,仔细研读了秦风后续发表的几篇关于OCQE模型和“燕京一号”性能优化的论文后,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的东方人,其学术水平和科研潜力,确实……深不可测。
他们甚至还通过私人渠道,向李振华教授表达了希望能有机会与秦风进行更深入、更纯粹的学术探讨的愿望,言辞之间,早已没有了当初的傲慢与偏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更高层次科学智慧的渴望与敬畏。
而国内的学术界和产业界,更是对秦风的这种“家国情怀”和“战略定力”,给予了空前一致的高度评价。
中科院的王院士,在一次面向全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报告会上,动情地说道:“我们很多年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