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其放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背景下,这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要知道,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YBCO),其成本已经可以控制在每米几百元人民币的水平。而“燕京一号”如果按照这个成本,别说用来制造超导电缆或者磁悬浮列车了,恐怕连做个小小的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都得让人倾家荡产!
“八千块一克……这哪里是超导体啊,这简直比黄金还贵!比钻石还精!”实验组的李晓东忍不住哀嚎道,“照这个搞法,咱们实验室那点科研经费,估计用不了多久就得烧光了!到时候,咱们是不是真的要响应吴校长的号召,去食堂卖‘秦风超导套餐’创收啊?”
他这句半开玩笑的话,并没有引起众人的哄笑,反而让会议室内的气氛更加压抑了。
李振华教授在一旁也是眉头紧锁,忧心忡忡。他作为实验室的“大管家”,对经费的敏感度比谁都高。国家虽然承诺了“经费上不封顶”,但那也是针对核心科研攻关的。如果材料成本长期居高不下,无法展现出明确的商业化应用前景,再多的经费支持,恐怕也难以为继。
“秦风啊,”李振华教授语重心长地说道,“稳定性和量产性,这两个问题,确实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燕京一号’恐怕真的只能停留在实验室的‘神坛’上,难以真正造福社会。这……这与我们最初的期望,可是相去甚远啊。”
秦风默然。他何尝不知道这些道理?
从日内瓦回来之后,他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两个方向的思考和探索之中。他甚至尝试运用“物质重构原理(初级)”从更微观的层面去分析材料的降解机制,试图找到提升稳定性的新思路。但收效甚微。
“物质重构原理”更多的是赋予他对物质本质和转化的“认知”,而非直接的“改造”能力。尤其是在涉及到复杂的工程工艺和宏观的材料制备时,这种偏向基础理论的能力,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看来,光靠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想要啃下这两块硬骨头,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啊。”秦风在心中暗暗叹了口气。
就在这时,他脑海中那熟悉的淡蓝色光幕,再次悄无声息地展开。
“叮咚!”
“检测到宿主在“燕京一号”超导材料的稳定性与可量产性研究方面遭遇重大瓶颈,相关科研进度陷入停滞。”
“学神系统温馨提示:科学的进步,不仅需要理论的突破,更需要工程的智慧。从实验室的“样品”到改变世界的“产品”,中间隔着无数工程技术细节的优化与创新。”
“现发布主线任务分支:“超导之路·工程曙光”!”
“任务目标:在三个月内,显着提升“燕京一号”超导材料在复杂环境下的长期稳定性,并初步攻克其低成本、高效率规模化制备的关键技术节点,使其具备进入小规模中试生产的潜力。”
“任务奖励(根据完成度评估):大量学神积分、珍稀能力碎片“工程优化(初级)”xN、解锁更多与工业制造、工艺流程优化相关的知识体系。”
“特别提示:宿主曾在系统商城中留意到但尚未兑换的“工程优化与应用技术”系列能力碎片,对于解决当前面临的工程化难题,具有极高的针对性和辅助效果。建议宿主优先考虑获取并融合该系列能力。”
“工程曙光?工程优化与应用技术?”
秦风看到系统发布的这个新任务和特别提示,眼睛瞬间一亮!
他想起来了!
在他之前疯狂“氪金”提升“超导理论精通”和“物质重构原理”等级的时候,确实在系统商城的“应用技术”分类下,看到过一个名为“工程优化与应用技术”的系列能力。
当时,这个系列能力)”、“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