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壮举!其意义之深远,影响之巨大,堪比普罗米修斯盗火,盘古开天辟地!吾辈有幸亲眼见证,实乃三生有幸,死而无憾(前提是别被实验产生的毒气给熏死)!”
对于三个活宝室友这些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浓浓的中二病”气息的日常“脑补”和“行为艺术”,秦风早已修炼到了“心如止水,四大皆空,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继续我的实验)”的至高境界。
他现在,可没工夫跟这些“凡夫俗子”解释什么叫做“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什么叫做“利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复杂有机金属络合物的电子结构与催化活性位点”,什么叫做“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预测特定能量场下大分子链的自组装行为与相变路径”……
这些在他看来如同“1+1=2”般简单明了的“基础概念”,在刘明等人听来,估计跟天外邪魔念的“催命魔音”没什么区别,听多了容易导致“SAN值狂掉,智商归零,从此对物理学产生不可逆转的心理阴影”。
他现在,正全神贯注地进行着他那“食堂剩饭超导之路”上,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简易催化剂的配置!
自从拥有了“微观物质解析”和“极限条件模拟”这两大逆天辅助能力之后,秦风便夜以继日地对他从食堂“拯救”回来的那些“天选剩饭”样品,以及从化学实验室“借”来的各种“废弃试剂”,进行了数以亿万兆京垓次的、堪称“丧心病狂”的虚拟分析与模拟实验。
通过“微观物质解析”,他清晰地洞悉了那些发酵豆渣、菌菇培养基残留物、以及特定蔬菜纤维中,所蕴含的各种奇特的有机大分子链、罕见的金属离子络合物、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微观结构演化规律。
通过“极限条件模拟”,他在脑海中的“虚拟实验室”里,反复尝试了各种不同的原材料配比、发酵工艺参数、以及“外部能量场诱导重构”的方案,并对每一种方案可能产生的最终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高精度的理论预测。
最终,经过无数次的“虚拟试错”与“理论优化”,秦风得出了一个令他既兴奋又有些……呃,意料之中的结论:
那些“天选剩饭”,虽然本身就蕴含着一丝微弱的、若有若无的“超导潜能”(主要源于其内部在特定发酵降解过程中形成的某些特殊的、具有扩展π电子共轭体系的有机大分子链,以及某些稀土元素的意外富集)。
但是,想要将这种“潜能”真正地、有效地、稳定地激发出来,并使其在常温常压下就展现出宏观的、可测量的超导特性,仅仅依靠后续的“能量场诱导重构”,是远远不够的!
它们还需要一种……或者几种,特殊的、高效的、能够精准作用于特定化学键和分子活性位点的……催化剂!
这种催化剂,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关键特性:
高度的选择性: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那些具有“超导潜力”的有机大分子链,促进它们之间形成特定的、有利于电子长程相干输运的“桥接结构”或“导电网络”,同时抑制那些可能产生“绝缘”或“半导体”特性的副反应。
优异的催化活性:能够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比如宿舍阳台的常温常压,或者酒精灯能够提供的有限加热温度),高效地催化目标化学反应的进行,缩短反应时间,提高产物产率。
良好的稳定性与兼容性:催化剂本身需要在实验条件下保持稳定,不会轻易失活或分解,并且能够与“剩饭基质”中的其他复杂有机成分良好兼容,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毒副作用”。
来源的经济性与易得性:这一点至关重要!毕竟,秦风现在是个“穷困潦倒”的大一新生,不可能像那些财大气粗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样,动辄使用铂、钯、铑、铱等贵金属催化剂。他需要的,是一种能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