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酱褐色豆腐渣样品的肉眼凡胎,瞬间仿佛被赋予了“上帝视角”!
只见在他的“系统视野”之中,那块小小的豆腐渣样品,被无限地放大!放大!再放大!
从宏观的块状形态,到介观的疏松多孔结构,再到微观的、由无数细小纤维和颗粒组成的复杂网络……
最终,他的“视线”穿透了层层叠叠的物质壁垒,直接深入到了原子与分子的层面!
“嗡——!”
秦风感觉自己的大脑仿佛被接入了一个能够直通宇宙本源的“信息高速公路”!
无数关于这块“天选豆腐渣”的微观结构、化学成分、以及能量状态的、庞大到足以让任何一台地球现有超级计算机都当场宕机的数据流,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汹涌澎湃地涌入他的意识之中,并在系统那逆天算法的辅助下,迅速被解析、整合、并以一种极其直观、极其震撼的方式,三维可视化地呈现在了他的“系统界面”之上!
那是一个充满了奇幻色彩与几何美感的微观世界!
只见在幽蓝色的系统背景光映衬下,无数由碳、氢、氧、氮等主要元素构成的原子,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按照某种奇特的规律排列着。它们之间,通过各种颜色和粗细都不同的“能量光带”(代表着化学键的类型与强度)相互连接,构成了一张张复杂而精妙的“分子骨架”。
“我的天……”秦风忍不住在心中发出一声惊叹。
他清晰地“看”到,在这块经过了“隔夜发酵”的豆腐渣中,原本大豆蛋白质中那些长长的、规则的肽链,在各种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和酵母菌)分泌的蛋白酶的作用下,已经发生了显着的水解和断裂,形成了一些分子量较小的、但结构却更加多样化的活性肽和游离氨基酸。
这些活性肽和氨基酸,并没有像普通蛋白质降解产物那样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而是在某种神秘的“自组织驱动力”(系统提示:可能与样品中存在的微量金属离子以及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生物电场有关)的作用下,开始发生奇妙的“二级结构”与“三级结构”的重构!
一些短肽链,如同灵活的丝带,相互缠绕、折叠,形成了一种类似于“α-螺旋”和“β-折叠片”的稳定构象。
而更令秦风感到震惊的是,他竟然在这些重构的蛋白质片段中,发现了一些在自然界中极为罕见的、具有特殊手性(比如左旋α-螺旋与右旋β-折叠片交替排列)的“超螺旋肽链纳米管”结构!
“叮!检测到目标样品中存在大量‘手性自组装超螺旋肽链纳米管’!平均直径约2.5纳米,长度在50-200纳米之间不等。初步分析,该纳米管结构中空,管壁由特定氨基酸序列(富含甘氨酸、丙氨酸等小分子氨基酸,以及少量带电荷的赖氨酸和谷氨酸)构成,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与生物相容性。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螺旋手性结构,以及管壁上那些带电荷氨基酸残基所形成的规则排列的‘偶极子阵列’,使得该纳米管在特定的外部电磁场激发下,其内部可能会形成一种……‘一维量子限域的螺旋电子气’!这种螺旋电子气,理论上具有极高的电荷迁移率和……潜在的‘弹道输运’特性!”
“螺旋电子气?!弹道输运?!”秦风的心脏猛地一跳!
弹道输运,那可是指电子在材料中传输时,几乎不发生散射,如同子弹般畅通无阻的理想状态!这……这不就是超导电性的重要特征之一吗?!
难道……这些从豆腐渣里“进化”出来的“超螺旋肽链纳米管”,竟然是天然的“一维准超导体”?!
秦风激动得差点当场从椅子上蹦起来!
他强压下内心的狂喜,继续将“目光”投向样品的其他区域。
除了那些令人惊艳的“超螺旋肽链纳米管”,他还发现,在豆腐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