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锦源是蜀地金堂人,黄埔二期步兵科学员,参加过讨伐陈炯明,担任过黄埔军校潮汕分校队长,也参与过北伐。
1933年,长城抗战,负责坚守长城南天门阵地,顶住了日军第八师团主力接近十天的进攻,鬼子伤亡三千人左右,那可是1933年的华夏,1933年的鬼子甲种师团,而且还是缺少援助和缺少补给情况下的非法抗日。
是的,在1933年的时候,打小鬼子是不被允许的,锃光瓦亮不希望事态升级,不希望和鬼子打,所以让部队克制克制,后来发现控制不住之后,就有了何梅协议。
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率部北上在门头沟髫髻山等地和鬼子血战,还参加过忻口会战、台儿庄大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如果没有李幼盛,后续的桂柳会战他也会参与,可以说是从头打到尾。
而且他的部队风评一向不错,在国军内部被评为了,作战成绩最佳、军风纪最优的部队。
如果说国军夸奖是吹嘘他们将领,很多人不信,但在2005年,2015年,早就作古的余锦源,被颁发了胜利60周年将领奖章,七十周年将领奖章。
普通纪念章发了很多,但是将领的纪念章数量不多,后世的我们也肯定了他的战功。
这绝对是一个人才,只是后来被蜀地的一伙土匪给坑了,51年时候,一群土匪要造反,想要找个人当头领,然后觉得余锦源名气大,就说是他们的老大,然后余锦源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一直到1984年才被平反。
在国军内部也能排的进前二十的人才,没想到居然就跟着方先觉一起来了,对于李幼盛来说,绝对是一个惊喜。
“少司令!”
余锦源一看就是那种沉默寡言的人,见到李幼盛之后,打量了一会李幼盛,敬了一个礼。
“辛苦了!”
对于这种人才,李幼盛肯定是要拉拢的,不过方式不一样,余锦源这种是喜欢做事,不喜欢言辞的人,李幼盛要做的就是从行动上让他看见自己的诚意。
“你们来的正是时候,我给你准备好了补给,你们是用美式的武器还是英式的,美式的步枪是半自动的,不用担心弹药消耗,管够!”
“鬼子的我们这里也有不少,都是战利品,你们要是用习惯了,鬼子的也有!”
李幼盛拉着方先觉和余锦源两人就向着黄沙河镇走去。
因为这里很快就要变成战场,李幼盛将这里的百姓已经全部迁移走。
而黄沙河镇已经变成了后勤补给中心。
后勤部队已经在城内挖掘了大量的地下室还有利用周围的地形,存储了不少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