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用一台试验型全流量循环发动机,向太空发射了一枚小型试验卫星。
这个报告内容不多,但是信息量非常大啊。
全流量循环发动机!
这绝对是火箭发动机中的王者——它最终极形态的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这种循环设置了两个预燃室,一个富氧、一个富燃,富燃预燃室驱动燃料泵,富氧预燃室驱动液氧泵,再将废气同推进剂一起注入燃烧室燃烧,在这种循环中全部推进剂流量都参与燃烧驱动涡轮泵,故称为全流量循环。
这种循环的热力学效率是最高的,但相对而言,发动机也是最复杂的。
得益另一个世界自带宣传效应的“星箭”,让李毅安对猛禽发动机有一定的了解,而它正是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全流量循环发动机。
早在15年前,李毅安就提出这一概念,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正是按照他提供的技术路径,一点点的进行研究,并且在今年取得了成功。
其实,他提出的并不仅仅只是概念,从最初选择甲烷作为燃料开始,SEA的火箭技术,就注定走上一条与苏联的煤油机、美国的液氧机截然不同的道路。
从另一个世界的经验来看——最终煤油也好,液氧也罢,都会归于甲烷。
无它,甲烷的优势太多了。
从重量上来说,每升液氧可以燃烧煤油是0.52升、液态甲烷是0.73升、液氢是2.7升。也就是说同样体积的液氧,液氢的燃料罐是煤油的5倍左右,液态甲烷罐却只比煤油罐大40%,而液氢罐则是液态甲烷罐的3.7倍。总之甲烷燃料罐的体积更加接近煤油的燃料罐体积,可以更小更轻,更小的燃料罐就有更轻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