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军官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本红色的证件,递了过去,同时清晰地表明身份:
“我是来自莫斯科《红星报》的记者,名叫尤里科夫,奉命来船厂进行军工生产专题采访。”
警卫仔细核对了证件上的照片与印章,又通过电话与工厂内部进行联系后,态度很快缓和下来,侧身让出通道:
“请稍等,我们已通知宣传部门,副经理会来迎接您。”
不过五分钟,一辆黑色轿车从厂区内驶出,停在军官面前。车窗降下,一位穿着灰色西装、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探出头,脸上堆着热情的笑容:
“尤里科夫同志,我是船厂分管宣传的副经理彼得罗夫,久等了!”他下车与军官握手,力道沉稳,说道:
“接到通知就赶紧过来了,能接待莫斯科来的记者,是我们船厂的荣幸。”
“彼得罗夫同志客气了。”
尤里科夫握着他的手,语气平和,说道:
“快到年底了,报社计划出一期‘军工战线年终特刊’,重点报道各军工单位的生产成果,黑海造船厂作为咱们的航母摇篮,自然是重点采访对象,希望船厂能配合。”
“一定全力配合!”
彼得罗夫立刻拍着胸脯保证,引着尤里科夫往厂区内走,脚步轻快地介绍起来,“您可能也知道,咱们黑海造船厂是全苏联最先进的船舶制造基地,从‘莫斯科’号到刚服役的‘基辅’号,每一艘航母都凝聚着我们的心血。现在啊,我们不仅在建造‘基辅’号的2号舰,而且还有更重要的项目在推进——全苏联最大的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