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2255章 意外的发现(第二更,求订阅)(3 / 6)

bsp;  儿童医院的夜晚永远都不是安静,医院的诊疗室里,永远都能听到婴幼的哭声音,病房同样也是如此。

    午夜时分,被护士喊来的王玉杰戴着听诊器,眉头紧紧锁着——躺在床上的患儿才6个月大,胸口的血管瘤像一块紫红色的斑块,此前用皮质类固醇治疗了两周,血管瘤的扩散速度虽有减缓,可患儿的呼吸却越来越急促。

    “心率130,心音有杂音。”

    王玉杰摘下听诊器,指尖轻轻按压患儿的左胸,说道:

    “做个心脏超声,排除心肌病。”

    护士很快推来超声仪,屏幕上的影像逐渐清晰时,王玉杰的眼神凝重起来——患儿的室间隔明显增厚,左心室流出道变窄,是典型的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

    “难道是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

    王玉杰低声自语。他翻出患儿的用药记录,皮质类固醇的剂量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可医学上从不缺意外。他立刻调整治疗方案:停用皮质类固醇,改用心得安——这种β受体阻滞剂能缓解心肌肥厚,是治疗梗阻性心肌病的常用药。

    十几年前,由健民药业的药物研究员刘伯良研究成功。他是南洋大学的第一批毕业生,大学毕业后,他到英国留学,在英国留学期间,受阿尔奎斯特提出了双受体理论影响,他认为在不同组织存在不同的肾上腺素受体,从而介导了不同的生理效应,将介导血压升高的称为α-受体,而介导心跳过速的称为β-受体。

    这个理论给了他一个重要启发。他认为,基于上述理论,抑制β-受体的活性可使心脏的收缩速度下降,心率降低,使心脏对运动或应激的反应减弱,实现治疗相关心脏病的目的。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