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明日启程(1 / 3)

西征军在双峡隘驻扎了三日。

这期间,斥候们四处探查匈奴人的动向,将所获讯息源源不断地传回,最终呈到登临手中。

阿不迟的大军在六十里外的那座小城稍作整顿后,便继续挥师北上,眼看就要踏入匈奴领地。

原本埋伏在西征军后路的匈奴骑兵,也悄然撤离了伏击地点,同样向北进。

此外,那些在姚家领地肆虐的匈奴人也停止了进攻的步伐,一部分军队留守在重要的城池与关隘,其余部队则追随阿不迟的大军一同北返。

北地的风雪季已然来临,这严寒的天气,对于匈奴人而言,骨子里就想躲在温暖的帐篷里度过漫长的冬日。

更何况,战马在这般恶劣的严寒天气中作战,不仅战力会大幅削弱,还极易生病甚至被活活冻毙。

就拿双峡隘大战来说,匈奴骑兵之所以未能充分挥其重要战力,战马不给力便是一个关键因素。

综合上述种种因素,登临与众位将领经过一番商议后,一致认为匈奴人并非使诈,而是真心实意地撤兵了。

与此同时,一些好消息也通过斥候和讨贼会的豪杰陆续传到了西征军中。

许多原属于姚家的军队纷纷表态,愿意加入西征军,听从登临的指挥。

如今登临的名声,在姚家领地可谓如日中天,他在双峡隘大胜阿不迟的辉煌战绩,如同旋风一般迅席卷北地,正以极快的度传向中原大地。

这些姚家旧部明确的表示,他们只认可登临,连龙家的名号都不好使。

姚家旧部李虎道出了其中缘由:“姚节度使在世时,我们与龙家平起平坐。

后来阿不迟大军攻入我辖地,烧杀抢掠,攻城掠地,节度使一家壮烈殉国,无数百姓惨遭匈奴人屠戮。

我那些尚有血勇、不愿归降的兄弟们曾对天起誓,无论是龙家、史家,还是朝廷的军队,只要谁能击败阿不迟,为死去的无数百姓报仇雪恨,兄弟们便誓死追随。”

此时,对于登临而言,如果他有此意愿,完全可以将姚家从朝廷的统治下分离出去,进而自封为王。

然而,这三天来,姚家辖地的各种事务如潮水般涌来,将登临折腾得精疲力竭。

实际上,登临骨子里并非那种勤快之人,更没有裂土称霸的雄心。

即便是此次参与西征之战,也是龙瑶像赶鸭子上架一般,把他推进了西征军。

如今,处理了三天政务的登临,只觉得比手握破军枪冲入敌阵还要疲惫。

于是,到了第四天,他便召集众将,商议返回燕京的事宜。

如今的西征军,讨贼会的群雄已然离去,只剩下原本的龙家军以及后来加入的姚家军。

想当初西征军出之时,还是两万生龙活虎的战士,可如今除去驻守虎牙要塞的三千人,剩余的战士仅七千余人,其中还包括姚家军的人。

龙家军远离家乡,深入异乡作战,如今战役结束,将士们的思乡之情愈浓烈。

在军事会议上,众人就哪些人留下收复失地、重建家园,哪些人东返,甚至连俘虏以及缴获财物的处置等问题,都达成了一致意见。

然而,唯独在登临的去留问题上,众将争论不休。

以李虎为的姚家将领,坚持恳请登临留下,主持大局。

而以赵威为的龙家将领,则希望登临能随他们一同回去。

龙家众将的理由诸多,不过核心原因并未言明:登临是龙家的人,确切地说,是大小姐龙瑶看重的人,更是龙家将来反攻异族的重要力量,绝不能被姚家抢走。

赵威的态度尤为坚决,作为龙瑶的近臣,他敏锐地察觉到了龙瑶对登临的特殊情愫。

赵威暗自思忖:若是登临留在此地,刘玉娟必定也会留下。

自己若独自回去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