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上午的“攻城战”
结束了,到了下午的时候,他们又热烈的来了一波,然后,一天的战斗便宣告结束。
这正是贺兰铁与登临合作的既定戏码之一。
贺兰铁虽说对自己麾下军队掌控得力,但他终究是阿不迟帐下大将,若一直在要塞城外按兵不动,难免会引得阿不迟猜忌。
也许,阿不迟派出的斥候,就在远方瞧着呢。
故而,这攻城的动作必不可少,且要打得轰轰烈烈,至于能否真正攻下要塞,反倒并非关键。
一日过去,次日,双方依旧这般默契地“演戏”
。
匈奴人攻城的威胁暂时得以缓解,可登临丝毫不敢懈怠,始终密切关注着前线局势。
每日,大量情报如雪花般纷纷汇聚而来。
这些情报,一部分源自陆凡率领的斥候精心收集,另一部分则由讨贼会送来。
前线军情非常糟糕。
百里追星所在的四千骑兵,在试图与赵威的主力军会合之际,终究还是遭到了匈奴骑兵的强力阻击。
这支匈奴骑兵近八千之众,其中更是包含两千精锐的浮屠骑兵。
双方接连大战数场,全凭将领指挥果敢,以及麾下骑兵英勇无畏,才勉强未被匈奴人一口吞掉。
毕竟,无论是从数量还是单兵作战能力上看,匈奴骑兵都占据着明显优势。
在一场遭遇战中,原本的骑兵将军周卫不幸战死,关键时刻,百里追星接过骑兵指挥权,力挽狂澜。
赵威的主力军同样被匈奴人死死咬住,只能边打边撤,行军度始终提不起来,与阿不迟大军的距离也在不断拉近。
讨贼会的群雄表现极为出色。
他们频繁对阿不迟大军的补给线动袭击,还在阿不迟占领的城池中搅弄风云,诸如刺杀将领之类的行动层出不穷,成功牵制了阿不迟不少精力,有效延缓了其大军的行进度。
一则好消息从燕京传来。
龙瑶费尽心力,又从各地汇聚了五千人的军队,其中骑兵有一千五百之数,正朝着要塞火赶来。
若一路顺遂,这支援军两日后便可抵达。
登临得知此消息后,日夜盼望着援军早日到来,如此,他便能率领重甲军奔赴前线。
因为他意识到,无论是百里追星的骑兵,还是赵威的主力军,都正时刻面临着生死危机。
贺兰铁已与他达成合作,他却不敢贸然此刻就带着重甲军离开。
一来,要塞之中战马稀缺,若靠步行,度实在太慢。
二来,他若离开,要塞守军力量必将薄弱,万一贺兰铁突然反水,攻陷要塞,整个西征军的后路便会被无情切断,届时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天,短暂的晴日宣告结束,朔风呼啸着肆虐而来,鹅毛般的大雪又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
一大早,贺兰铁的大军便迅拔营,头也不回地径直向北进,看样子仿佛要彻底远离这片战场。
紧接着,胡摩那的亲笔书信便由其亲信送到了登临手中。
信中透露,匈奴左王须卜烈通过鹰隼传书告知贺兰铁,匈奴皇帝要求阿不迟回军的御令已然从皇帐出,预计十日左右便能传至阿不迟军中。
信笺之中,还附有一份详细记载阿不迟大军军力分布、粮草押送路线的草图。
登临读完信后,立刻安排斥候远远跟踪匈奴人动向,同时又安排人手将草图仔细描绘一份,迅送给赵威和深入敌后的孙媚媚。
通过斥候陆续传回的讯息可知,贺兰铁大军所行路线并非与阿不迟的主力军会合,倒像是要直接返回匈奴。
贺兰铁大军离开约莫两个多时辰后,从燕京赶来的一千五百骑兵率先抵达了要塞。
而与他们同行的三千五百步兵,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