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父子兄妹论前途(4 / 7)

等于将山东的发展给打断了。

    最明显的一点就在于商贸了,原本准备出海的船只大部分都到了内河来转运粮草,海州盐场所晒出来的盐现在还在仓库中堆积着呢,听说两淮的盐价已经高了五成了。

    各地兴修水利与道路的计划也彻底搁浅,在卫所中的卫学,还有设立在地方的社学也停止了修建。

    此时马上就是春耕,民夫已经没有办法再聚集,只能让他们拿着赏赐与粮食回到家乡,去侍弄田地。

    可魏胜所说的也不算错,这场大战终究还是打赢了,而战场上的胜者是不应该受任何苛责的。

    两人在府衙后堂坐定,饮了两杯茶水之后,刘淮方才从怀中拿出厚厚一卷文书:“父亲,这番我回来,头等大事就是要写报捷文书,李通、梁肃还有何长史、陆先生都已经看过,并且作了补充与删减,还望父亲能过目,若是可以,就将金贼的首级还有缴获的金鼓旗帜,一起送到宋国报捷。”

    魏胜接过文书,细细的看了起来。

    他倒是没有对刘淮事先写就报捷文书而恼怒,因为魏胜已经逐渐将山东两路的指挥权转让给了刘淮。人事即政治,若刘淮连给谁报捷的权力都没有,又何谈政治地位?

    “嗯,倒是不错,只不过其中是不是漏了一些人?”魏胜翻阅两遍之后,方才摇头以对:“莫要又这般疏漏,到时候凉了功臣之心就不好了。”

    刘淮沉默半晌方才说道:“有些人,他们不想要宋国的封赏。”

    魏胜一愣,随后再次翻看起报捷文书来,发现其中不仅仅没有李通、梁肃、何伯求等死硬派的名字,就连天平军也有包括辛弃疾在内的一半多将领拒绝署名。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