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何伯求已经冷笑出声了,虞允文挥手将其余诸将轰走,帐中只留下了刘淮、李道、何伯求、辛弃疾、时俊五人。
“刘大郎,你是不是有些疑问,官家如此行事也就罢了,为何陈相公也要同意呢?”虞允文语气清淡,但言语中的意思却是一点都不客气。不只是对当今右相,同时也是独相的陈康伯嘲讽,更是对当今皇帝赵构有种淡淡不屑。
刘淮笑了一声:“还能是如何?虽然不知道具体情况,大概是官家又要浮舟海上了。陈相公想要以我靖难大军的战力,来稳住官家,稳住朝中百官。这又不是官家第一次这么做,有什么好奇怪的?”
辛弃疾等人都是静静听着,时俊却恨不得把耳朵戳聋了。
这种事情也是他一个小小统制官可以听的吗?
虞允文并没有呵斥,只是点头:“左右瞒不过刘大郎。”
作为中书舍人,蜀地士大夫的下一任领袖,虞允文自然也是有自己的消息来源的。
“其实在刘锜刘经略决定南撤瓜洲渡,淮南沦陷的时候,官家就要再次入海避敌了。
当时陈相公竭力阻止,甚至让家小由江西来临安安家,这才稳住了官家。期间,陈相公让临安诸城门开闭如常,以安定民心。除此之外,他还大敞府门,在门前解衣置酒,让来往百姓公卿皆可以随时看到他,才算是稳住了朝中百官。”
“然而到东采石被金贼占据的消息传到朝中之后,朝廷惶恐。官家拟下诏书‘如敌未退,散百官’,这封诏书到了陈相公手中之后,被陈相公当众烧毁。”
“陈相公劝谏官家,若百官在,则朝廷还能运转,还可以组织兵马反击金军。如若百官散去,则朝廷全无,官家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