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们放过他一马。
为了表示诚意,他主动提出对老周头、张二友给予高额的医药费赔付。
大青湾的村民们还是善良的,看在他认错态度诚恳的份上,决定放他一马。
但也明确表示,王大麻子和他的手下必须立刻离开大青湾,不准备再逗留,否则后果自负。
就这样,王大麻子在村民们的监视下,灰溜溜地带着他的手下离开了大青湾,大青湾又恢复了平静。
这一战,窦家三兄弟名声大噪,大青湾也是声名远播,江匪们再不敢来了。
现在北安朝的底层私盐贩子准备从大青湾中转运货,那就要考虑大青湾村民们的意见。
他们听说过窦家三兄弟的威名,先来拜会他,相当于拜码头。
翟敬从是一支私盐贩子的头,他和两个兄弟带着礼物来到大湾村,到了窦家,窦家三兄弟打鱼去了。
老窦问他来意,翟敬从如实相告。
老窦年龄大了,不管事,叫人把窦先知喊回来,让他俩商量。
窦先知听完翟敬从说了前因后果,既气愤官府,又同情翟敬从一帮人,当场同意。
说运盐到大青湾,又不是做江匪,有什么不可以的?
而且对大青湾村民也有好处,可以买到便宜盐。
大青湾渔民们世世代代都以打鱼为生,渔民们捕到的大部分鱼都要运到集市上去售卖。
由于大青山山路崎岖难行,交通不便,而且集市并非每天都开放,是有固定的逢集和闭集。
这就导致渔民们无法及时将鱼卖出,有时候在等待售卖的过程中鱼就会死去。
面对这种情况,渔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鱼宰杀后进行腌制,制成咸鱼再拿到集市上去卖。
这个方法解决了鱼容易死亡的问题,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盐的价格非常昂贵。
对于收入微薄的渔民们来说,购买大量的盐来腌制鱼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们常常为此发愁。
现在贩卖私盐的商人在大青湾下货,这些私盐的价格比市场上的盐要便宜很多。
渔民们喜出望外,纷纷购买私盐来腌制鱼。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私盐被运到大青湾,这里逐渐成为了私盐的中转地。
每天都有大量的私盐贩子来到大青湾,等待着私盐船过来。
大青湾部分村民脑子灵活,干脆做中间商,他们从翟敬从手上先购买,然后卖给私盐贩子。
那些私盐贩子带着盐翻越大青山,运到北安朝腹地。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