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是催促他尽快赶到。
叶根尼哪能走得快,但他要面子,不愿意跟瓦格说受到骚扰,无法快行军。
当然,也是担心瓦格知道实情后,更加没有信心了。
数日来,瓦格心中的不满不断翻涌,这么多天了,叶根尼大军一直没有到。
他派拉维奇率军出城去救援德米特,一个重要依仗就是考虑到叶根尼的大军会迅抵达,东连军根本无法缠住拉维奇。
可是,现实给了他一记沉重的耳光。
叶根尼的行军度如此缓慢,远远出了他的预期。
瓦格心中多次埋怨:“就算是步行,也早到了!
真不知道大单于为什么会这么慢?”
正因此,德米特、拉维奇两军苦苦支撑。
金城将军府,周山看着孙善思的供词,里面详细描述了北胡伤兵被屠戮的过程。
他露出笑意,既然如此,那就利用这点再做一点文章,扰乱北胡兵的军心。
事实上,如果此时周山率领所有军队攻击,极大可能能消灭叶根尼。
但他不愿意这么做,所谓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东连军将士的生命可金贵了,没有必要和北胡兵硬拼。
他命令叫来十几个书办,连夜将孙善思的供词誊抄五十份。
命令斥候带着这些供词,送到铜城的情报员手上,在铜城繁华地段张贴。
要求铜城情报员,在茶楼酒肆广泛传播,目的就是让北胡士兵都知道红草坡鲍里斯屠杀伤兵一事。
大家都不是傻子,都能想到,这么大的事,没有叶根尼点头,谁也不敢下令,借给鲍里斯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
打仗就有死伤,带兵主帅不管伤兵,反而将他们杀害,士兵们的心里会怎么想?
谁愿意再拼命?
此外,红草坡爆炸伤兵上千人,不仅有士兵,也有军官。
他们都不是孤立的,军中有亲朋好友,得知他们不是伤重死的,而是被自己人杀害,必然产生怨恨。
事情的展和周山预料的一样。
几天后,叶根尼还在路上艰难行军,铜城内北胡兵军营吵翻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红草坡伤兵被杀一事。
因为告示上写得非常详细,如果不是当事人,绝对不可能知道那些细节。
这也是事实,孙善思、捷卡罗夫就是当事人。
事实和杜撰还是能区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