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而且这群人长年奔波在运河上,家里少了个劳力,如果不夹带,一年到头家里就存不下几个!”
“所以,洋广杂货、江浙丝绸、云贵川广地道药材,便由着这些漕船来到京城。
他们手里的东西不光彩,要快速出手,价格很低,运回去就有的赚,这也是我们来此的目的!”
余令懂了。
没有苏怀瑾“百科全书”余令还真的没去往这方面想。
望着侧耳倾听的余令,苏怀瑾得意极了。
他头一次觉得,老爹给自己讲的知识这么有用。
在苏怀瑾这个不地道的导游讲解下,余令对天津卫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也明白了天津卫对京城的重要性。
这里地势低洼,挖地半丈就能见水。
但这个水不能吃,因为是盐碱水,所以这里百姓吃的全是南边的“御河水”。
御河也就是南运河,现在叫“漕河”。
因为这个缘故这里的农业一点都不发达。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虽然粮食收成不好,但这里却盛产“长芦盐”。
百姓不种地,就会成为盐场的灶户,每灶一年生产一千八百斤“白盐”。
但这是贡盐,不是给平民老百姓吃的。
除了贡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