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三百五十八章 领地、粮食与人口!海外势力的天然优势(2 / 3)

次级大陆,但能占据次级大陆的海外势力,必定会是海上王国级别的存在。

    至于标准大陆和以上规模的存在,常驻人口破亿都只是等闲,能占据这种规模的领地的海外势力,即便放在主大陆也是妥妥的王国级势力,而且还是能与帝国级势力扳扳手腕的那种。

    别怀疑,海外之地的岛屿和大陆的规模,差距就是这么大,可耕种面积的大小还是其次,关键在于它们所具备的地脉能量场域。

    地脉能量场域越强,作用范围越大,不仅能降低极端性天候发生的概率,还能提升土壤肥沃度和空气中的游离能量的含量,缩短各类作物的生长周期,并提高其产量和品质,使其能用更少的耕地来养活更多的人。

    在《帝望》开服之初,主大陆那边的粮食作物生长周期,大约是五至七天,每一亩农田的粮食产出,依照农田的品质不同,在两千至五千单位不等。

    (注1:稻米和小麦等一般的粮食作物,一单位一斤,也就是五百克。肉类粮食的部分,则依其类别有所差异,比如:营养价值相对较高的牛肉,一单位一百克,然后营养价值相对较低的猪肉,一单位两百克。)

    (注2:这里的粮食作物,指的是A级层次的一般作物,产量相对较高,但营养价值相对较低,不过成长周期也比较短的那种。)

    (注3:A级层次的平民粮食消耗极少,且一天只吃两餐,一单位的一般粮食,可以让一个平民吃五天,或供十个平民饱餐一顿。)

    (注4:无论层次高低,所有单位维持日常生活所需的粮食,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他们必须食用相应层次或相应品质的粮食。当高层次的单位食用低层次的粮食,其粮食消耗将会依照层次的差距成倍地提升,反之则会降低。)

    只是在《帝望》第二年过后,随着《帝望》诸国各方势力的气运衰退,各种天灾人祸频传,接着又是连年的征战,其粮食产出也受到极大的影响。

    粮食作物的生长周期从五至七天,先后延长到十至十四天,再到现在一至三个月不等。

    每亩农田的粮食产出,也从两千至五千单位,逐步降到一千六百至四千单位。

    生长周期翻了六至十倍,每次收成却减少两成,一来一回就差了八至十三倍。

    若非《帝望》诸国各方势力都有极为庞大的粮食储备,加上天灾人祸与连年征战导致人口锐减,主大陆可能已经出现轻重不等的粮荒。

    可即便如此,主大陆的粮价还是节节攀升,相较于《帝望》开服之初,翻了整整一倍。

    这还是在御魂商团宏观调控的情况下,才勉强维持住的粮价,要是没有御魂商团存在,主大陆的粮价可能要再翻个三、五倍。

    相较于主大陆,海外之地又是另外一个情况。

    虽然说,海上时不时就有极端性天候发生,但也带来了丰厚的游离能量,使土壤更加肥沃,各类作物生长得更快、更好。

  &nbs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