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沐云在氐羌那边的打法只是个例,大汉帝国、南匈奴和鲜卑当前这种相互消耗的局面,才是《帝望》里的一个常态。
在这样的惯性思维之下,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料想到,大汉帝国、南匈奴和鲜卑之间的局势,会因为一个人的爆发而发生倾斜,甚至因此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
在原史中,丁原出身贫寒卑微,因会写文章,年少时被任用为官吏。后为南县吏,当有贼寇来犯时,都会身先士卒,冲出追寇。
中平五年(西元一八八年)三月,代替遭休屠各胡攻杀的张懿接任并州刺史收编并州残军吏民,随后转拜骑都尉、武猛都尉,屯兵在河内郡。期间录用以武勇闻名州里的吕布、张杨、张辽。
从丁原在录用吕布以后,便任命吕布为其主簿,就能知道丁原对吕布有多么地器重。
只是,丁原在器重吕布之余,对其拥有胡人血脉一事,还是存在着许多猜疑。
这不能怪丁原,因为这是当时十分普遍的一种观念,要不然也不会有【杂胡】这个名词出现。
所以,丁原在吕布建功之际,往往会用各种名义,将其功劳分润给其他诸将,想借此打磨吕布的心性。
一开始,吕布对此也颇有些怨言存在,可他终究不是一般人,性格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却也有其细腻之处,在看见诸将与他的关系越来越好以后,吕布便渐渐地体会到丁原的用心良苦。
因此,当诸将在背后说丁原的不是时,吕布还会为丁原维护和辩解。
只可惜,在与董卓相争之际,李儒看出了丁原内心深处对吕布的猜忌,亦看出了吕布与外在表现皆然相反的敏感细腻,一个反间计就让丁原对吕布失去了信任,也让他对吕布所做的一切努力前功尽弃,等当丁原现自己中计的时候,却已经来不及了!
觉得自己一直活在谎言中的吕布,杀了丁原然后转投董卓,甚至认了董卓为夫。
吕布的【飞将】之名,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因起善长骑射,力气过人获誉的。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这个变故,才造就了吕布后来为人势利多变,忘恩负义又多番弑主或变盟行为,并给人有勇无谋且生性贪色的印象。
至于吕布强占部下妻妾为己有等情事,则有许多因素在里面,除了当时边境杂胡的风气使然,董卓也得为他的言传身教背负一定的责任。
这不是在为吕布洗白,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倘若吕布身上全无亮点,怎能让高顺这样的练兵大家为其效死,又怎能获得陈宫这样的人物效忠?
丁原对吕布的栽培,终究还是留下了这么一点痕迹。
不得不说,所有源自于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
丁原自己心中的歧视和猜忌,在他录用吕布之际,就已为其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