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 鲜卑体制(2 / 3)

提升到相应的水平。

    事实上,除了大单于以外,仅有推寅和八部单于接近,甚至达到d级层次,各部酋长的部分,则与其它蛮夷势力的族正相仿,基本上都只有c级上位的实力。

    然后,鲜卑各族的族正之实力,约在c级中位至c级上位的范围,勇士的部分则在c级下位至c级中位的区间。

    因为并非所有鲜卑勇士都具备更进一步,成就d级层次的潜力,所以鲜卑在引进匈奴部分体制以后,制定出了一个能与之配套的军阶制度。

    无法更进一步,但却拥有c级上位实力者,会被封为鲜卑万夫长。

    无法更进一步,但却拥有c级中位实力者,则会被封为鲜卑千夫长。

    与此同时,精锐级和精兵级的存在,也被封为鲜卑百夫长和鲜卑十夫长。

    (万夫长,职同少将级。最早是军队职衔,早期军队编制十人为一伍,选一伍长,相当于班长;十伍为一队,选一队长——百夫长,相当于连长;十队为一营,选一队长——千夫长,相当于团长;十营为一军,选一军长——万夫长,相当于师长;万人以上调动得由将军统领,国君授命;十万人以上调动得由上将军统领,国君授命。

    但是,在早期的时候,例如周朝时,以【七】为满,即为十,所谓【百日】,其实也只有四十九日。所以万夫长只是一个军衔,并非整整统帅一万人才是万夫长。只是后来由于军队的细分,使得【万夫长】名存实亡,被将军衔所取代。

    万夫长权力很大,在边境地区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直接发动战争。一般一个军团,只有一个万夫长,除非是大军团出现更高级的统帅,如元帅,将军,或者执政官。

    也就是说,万夫长只是古代军队的一个官阶,相当于前线军团指挥官,可以和军团长比拟,与清朝的八旗旗主基本上是一个级别的存在。)

    鲜卑的军制也很特别,区分为氏族军和八部军两种。

    氏族军,指的是鲜卑五氏各族部落各自组建起来的核心力量,人数相对较少,但基本上都是精兵以上级别的存在。

    八部军,指的则是鲜卑八部统筹下的军队,除王牌禁卫级与的鲜卑勇士会成建制地聚在一起之外,其余单位都会被打散,然后按照军阶重整。

    一名精兵率领九名正兵组成一伍,一名精锐率领十伍组成一队,一名鲜卑千夫长率领十队组成一曲,一名鲜卑万夫长率领十曲组成一营。

    至于王牌禁卫和成群的鲜卑勇士,则是八部军手中的尖刀部队。

    在东南和西南战区与大汉帝国对抗的军队,基本上都是以营为单位行动的八部军,而在西北战区与南匈奴对抗的军队,后来则以氏族军为主。

    不是鲜卑看不起大汉帝国,而是鲜卑与南匈奴之间的仇恨更深,在面对底牌尽出的南匈奴时,他们不得不派出同等的战力应对。

    再说,鲜卑的八部军虽然单兵作战能力稍差一些,可集体作战能力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