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们不是孤独的!我们在一起!”
“即使在这个虚无的深渊中,我们依然连接着!”
终焉轮回者的意念充满了决绝:“我已经体验过彻底的虚无了。”
“我知道那种感觉——认为一切都没有意义,认为存在本身就是错误。”
“但我也知道,那种感觉是错的!”
“不是因为逻辑上错了,而是因为它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
“体验本身就是意义!感受本身就是价值!”
“我现在感受到的对你们的关心,这份感受本身,就证明了意义的存在!”
他们的相互支撑,在虚无的侵蚀中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存在之岛”。
在这个岛上,意义还在,价值还在,连接还在。
虽然脆弱,虽然随时可能被虚无吞没,但它存在着。
而就在这时,原初否定“注意”到了他们。
一股难以描述的“关注”降临到他们身上。
那不是敌意,不是好奇,甚至不是冷漠。
那是比冷漠更冷漠的东西——一种对存在本身的根本性质疑。
然后,他们“听到”了一个“声音”。
那不是真正的声音,而是直接烙印在存在最深处的信息:
“你们……为什么还在挣扎?”
“你们已经看到了……一切的虚无……”
“你们已经理解了……存在的无意义……”
“为什么还要……维持这种幻觉?”
“为什么不……接受虚无?”
“在虚无中……没有痛苦……没有挣扎……没有失望……”
“只有……彻底的平静……”
这些“话语”不是在诱惑,而是在陈述一种“事实”。
在原初否定的视角中,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错误,一种不必要的偏离。
虚无才是本来的状态,才是应该的状态。
而所有的存在,都只是虚无表面的暂时波动,最终都会回归虚无。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抗拒?为什么不主动接受?
肖自在感受到了强烈的诱惑。
是啊,为什么要挣扎?
他已经走了这么远,经历了这么多,但最终不还是要面对虚无吗?
所有的层级,所有的存在,最终不都源于这个虚无的深渊吗?
那他的努力,他的旅程,他的成长,不都只是在虚无表面的短暂舞蹈吗?
“也许……它说得对……”他的意念开始动摇,“也许我应该……”
“不!”天元圣女突然爆发出强烈的意念,“我不接受!”
“即使你说的是对的,即使存在最终会归于虚无,我也不接受!”
“因为我感受到了友谊的美好,我体验了关心和被关心的温暖!”
“这些体验,不会因为最终的结局而失去价值!”
“它们已经发生了,已经真实地存在过了!”
“这就够了!”
她的爆发唤醒了其他人。
普罗塔哥拉的意念也坚定起来:“对!即使从逻辑上说,你的论述可能无懈可击。”
“但逻辑不是全部!”
“存在的价值不需要逻辑证明!”
“我知道我在思考,我知道我在感受,我知道我在选择——这本身就是存在的证明!”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现在要说'我在故我有意义'!”
虚无-存在桥梁者感受到团队的连接在加强:“而且,你忽略了一个事实——”
“连接本身就是对虚无的对抗!”
“你说一切都是孤立的,都会归于虚无。”
“但我们之间的连接,证明了存在不是孤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