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道别后回自个院子去了。
丁氏转身带着丫头沿着原路返回,刚刚走过屏门,就看到郑十七与那个曹三郎正扶着一位醉醺醺的中年人往外走。
心中明了,想来那就是今夜的主角曹宁。
啧啧啧,没瞅见刚刚的,还真的想不到。
回到后院,汤娘子等几位官娘子正和太夫人说话,旁边是六太太,唐姨妈,赵家表嫂,十嫂,十一姐和十五姐。
两家是御赐亲事,尉氏对汤家这门亲事很满意。
名门之后,又家道中落,既不失体面又不会抢了郑家的风头。
再加上汤娘子早就从汤素娥那里打听到尉氏喜好,今夜可谓宾主尽欢。
丁氏扭头瞅了瞅,向着十三姐走了过去“十三姐怎么不去和祖母聊天?”
“祖母她们讲的我听不懂。”
十三姐自嘲一句“二嫂不必理我。”
丁氏不以为然“那杨千户只是暂时蛰伏,日后定然一飞冲天,姐就只当去宣府那边散散心。
待回来,可莫要嘲笑我们没见识。”
之前在家时,她因为无法怀孕,活的很憋屈;六姐和十三姐则因为郑实夫妇活的很郁闷,因此三人私下里关系颇为亲密。
可如今六姐已经不敢见她了,十三姐则变得与所有人疏离。
十三姐听出对方是在宽慰她,强颜欢笑道“若真如此,那时定要请二嫂带我游遍京师。”
她入京将近一年,可是始终没有出过这芝麻巷。
六太太时才的话题,在旁人听来只是有趣,于她而言,却是伤心之处。
三太太顾不上她,六姐不愿意管她,都是郑十七那个孽障的错。
说不得六叔这次将她远嫁边地,背后也是对方的撺掇。
无非就是嫌弃她碍眼,甚至不肯从了那孽障。
瞅了眼远处笑颜如花,人比花娇的赵家表嫂。
哼,如此倒也清静,免得被你们连累了名声。
不同于三太太不识字,六姐不求甚解,十三姐平日最喜读书,因此为人最为正派。
面对身边人和事,她知道不对,却无力阻止。
才懂得古人为何有‘独善其身’的说法,果然至理名言。
第二日一大早,郑直早早的被唐姨妈和小迷糊喊醒,穿戴整齐,熟悉之后,顾不上吃饭,去西院吃了一口二嫚儿和唐小姨妈的胭脂后,就来到前院会合了郑墨,坐车来到后街喜鹊胡同。
郑修,郑健,郑伟,曹三郎已经到了,正在前院闲聊。
不同于去年,郑健,郑伟看到郑直,赶忙起身道“十七可曾用过饭?”
“已经用了。”
郑直与诸位兄长,姐夫见礼,待郑墨与众人见礼之后,一同落座。
郑直看向郑修“听人讲,二哥年初也入学读书了?”
郑修有些尴尬“碰巧,碰巧。”
年后从没读过书的郑修在有心人鼓励下报了考试,还过了县试。
太夫人自然看得清,催促众人就要启程。
不曾想,此时郑宽送回消息,郑直获得钦命充场会试。
太夫人只好暂时作罢,在廉台堡等消息。
紧跟着二月最后一日,传来了郑直中会试第一的消息,如此太夫人就不得不头疼了。
果然不过三日,郑修的文章就在府试上被知府彭泽夸赞,点入府学读书。
按理讲,彭泽素来方正,不该如此。
奈何经过去年的大水,还有孔方兄弟会会票倒账的余波,真定府百业凋敝,盗贼丛生。
为了重振府治,拉拢本地豪强,是必须的。
郑家虽然是新近冒出的家族,奈何影响力如今已遍布直隶全境。
彭泽怎么可能无视,又怎么可能不拉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