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太夫人十分重视两个孩子的周岁,可是当日郑家却并没有大操大办,不过是全家聚在一起吃了一碗长寿面。
原因很简单,两个孩子年纪还小,惜福。
郑直心里其实是感觉有些遗憾,毕竟去年的时候他就缺席了见大哥和二姐第一面的机会。
好在十娘子并没有不满,她要的不是多么隆重,而是郑家的态度。
大哥作为如今郑家唯一嫡曾孙,地位真正的确立了。
同样,为了惜福,十娘子特意禀明了祖母,不收任何贵重东西。
若是谁愿意送个手工布艺,倒是不反对。
一来是不想拉仇恨,二来她也瞅不上各房送来的贺礼。
如今她光是真定和保定二府的地租,铺租一年就能收数万两银子。
没看着如今就连莫小娘身上穿的都是锦衣,戴的都是金玉。
相对而言,三奶奶吃了亏,她也有好东西,还不少。
奈何家里人知根知底,都不敢拿出来用。
打定了主意去京师之后,要给十三姐都补齐了,咋也不能让十三姐输给个通房。
有了这个前提,大哥和二姐的周岁宴相当圆满,众人一边吃寿面一边听方小娘等人的新戏《艳云亭》。
全家少有的乐在其中,一派祥和。
只是天下无不散筵席,三日后,在郑仟、朱总旗,邢老大,贺五十领着二十多个家丁的保护下,三奶奶一家,六太太一家,十娘子一家,还有祝英台,沈敬怜,唐姨妈启程,从陆路进京。
与此同时,边璋终于被郑直说动,也要启程赶赴京师参加秋闱。
这次也就收了郑直一辆新式马车,然后加入到了这支庞大车队中。
同行的还有太医尚琬一家,据说他们是刚刚从京师回来,想要回河南钧州老家,这次也是被洪水所阻。
原本太夫人相邀,尚太医是拒绝的。
奈何三奶奶财大气粗,直接私下里送给了对方五百两银子作为红包,并且保证,严格遵照尚太医的方子饮食修养,人家这才勉为其难答应下来。
郑直自打懂了这趟旅途对于十娘子和三奶奶意味着啥,就绞尽脑汁补救。
先特意为三家赶制了七辆新式马车。
虽然外边变化不大,可是内里却更加周全。
因为不惜工本,所以相较于江侃的原版,更加耐用,舒服。
这种马车最大的特点就是轮子上包裹上了江侃吹嘘的橡胶车轮,还安装了减震弹簧,已经是最大限度的减少旅途艰辛。
另有十辆马车拉三家下人,还有边璋,尚琬一家的行李。
这还不算,按照制度各驿站的距离一般是4o里到6o里,郑直早早通过崇恩庆的庆字号还有张遐龄的大西号将搜罗的冰块储存在驿站之中。
待车队到达之后,将碎冰灌入沿着车厢安装的铁箱之内,最大限度的为车厢降温。
马车交接的过程也很顺利,不过就是当日贺五十送郑直等人到回水堤后,按照五郎的吩咐回家换上新式马车,准备邀请廖磊试乘。
不想就恰好被三房周胜家的瞅见,三奶奶当日下午就跑去风林火山堂。
待傍晚郑直从祖母那里回来,七辆最舒适奢华的马车就正大光明的到了三房,六房,十嫂还有尚太医手里。
郑直自然不高兴,可是他谁也惹不起,于是就罚了贺五十这次也跟着一起上京。
用郑直的话讲就是“反正你娘子有了,也不怕人偷。”
却忘了当初那位差点成了定国公夫人的王氏也有身孕,如今孩子还养在黄狗剩家。
贺五十欲哭无泪,只好托了三个信重之人照顾娇妻,然后挥泪和小媳妇告别。
朱千户对此无可奈何,五郎这坑人的本事越高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