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行商不易四(2 / 4)

而是孙汉在运作,如今也快有眉目了,那位杨主事终于有松口的意思。

因此今夜他才会再去拜访孙鉴,原本的二百人已经不够了,这次需要一次扩充到五百人。

至于这五百人以啥名目被挪用,郑直是不管的。

孙指挥收了银子,总不能啥都不做,光拿钱吧。

朱千户一愣,想了想“也好,那就不要让他们用真名,若是打杀了也好跑。”

“滚。”

郑直一拍桌子“合着千户以为俺是捞偏门的?若是有人捣乱,让百户他们尽管动手,俺扛。”

“不敢,不敢。”

朱千户脖子一缩,赶紧退了出去。

郑直笑骂一句,这才留意到,手旁的千层底,看针脚应该是郑妙顺的手艺。

笑着打开祖母的信,他却有些失望,只有区区两页,看笔迹,应该是谁代笔的。

只是这薄薄两页纸,包含的内容却信息丰富。

藁城县为郑家叔侄等人建造的举人坊已经在去年年末完工,可这状元坊的建造却遇到了麻烦。

田文胜和萧韶送到信的当日下午,郑直的两位伯伯就到了廉台堡,用和颜家商量郑妙顺婚事的名义将尉氏骗到了真定县。

然后今年刚刚到任的巡抚保定等府提督紫荆等关、副都御使王沂就星夜来探访。

紧跟着巡按刺差真顺广大四府并真神定三卫御史公勉仁也来探望。

第二日一大早,真定府知府熊达带着清军同知陈梁,管何通判冯锐,推官高良弼,教授王拱,训导赵元正联袂拜访。

下午又是真定知县孙逊前来拜望。

尤其是这位孙知县,也不晓得对方从哪里打听到尉氏是山西忻州人,立刻将同为忻州人的孙大娘子送去与真定卫指挥朱忠的娘子王氏一同陪老太君唠家常。

紧跟着傍晚时分,真定府境内少有的进士知县姜佐借口向知府汇报公务也赶过来入城拜望。

直隶境内不是没有出过状元,曹鼎,还是郑直的半个乡党,真定府宁晋人。

所以不管是哪个县夺得这状元县的荣誉,这些大员都不会在乎,只有三个人例外。

一个是在藁城为官四载的知县姜佐;一个就是年初刚刚上任的真定知县孙逊;还有一位就是如今在龙泉关坐镇,无法露面的真定卫掌印指挥朱忠。

按照制度,举人坊造价用银二十六两六钱六分;进士坊造价用银三十三两三钱三分。

状元坊造价却没有个明确讲法,不过据郑直所知当初曹鼎的状元坊花了足足五十两银子。

那可是七十年前的五十两,当时一两金子换七两五钱银子,如今却可以换银九两。

所以两家承诺,只要郑家的状元喜报送到真定县,那么,年内一座造价七十两的状元坊就会屹立在郑家在县城的小院外。

而姜佐却并没有大包大揽,只是表示他准备修补藁城境内河道还有堤坝,力争年内将滹沱河旧河道疏通恢复使用。

郑直看到这,不由赞叹这位手段高。

如今郑家的一千亩祖田就淹在新河道底下。

这祖田对于郑家人,尤其是郑直兄弟等人意义非同寻常。

郑实夫妇就是因为祖田被淹郁郁而终,郑家兄弟也是立志要重整祖田才在外横冲直撞。

如今一切都唾手可得,只要那份喜报送去藁城。

不要小看这一份简单的喜报,有了它,郑宽就可以被记录在藁城县志内,永远被后世人记住。

倘若没有喜报,哪怕郑家明明祖辈三代都住在藁城,这件事也不能上县志。

老太君虽然识字不多,却见识不凡,远不是郑家叔侄的小家子气。

先就表明,郑家三代都是真定卫籍,所以这状元坊应当建在真定卫。

其次又讲,郑家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