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您放心吧,我不说是您说的,就说是谢师傅的对象,晓婷能办,不欠人情。”说着也就走出门去,看着杨伯君的背影,我心里暗道:“希望这次谈话,还是能让杨伯君与吕连群、沈鹏等人保持距离。”
“叩叩叩”,三声轻缓的敲门声打破了办公室的寂静。
“请进。”我挺直脊背,看着办公室的门被推开的瞬间。
县委宣传部部长刘志坤微弓着背,熨烫平整的白衬衫,紧随其后的是宣传部副部长、电视台长刘小文,齐耳短发下的脸庞透着一股书卷气,手里抱着的文件夹。
“县长早啊,”刘志坤咧嘴笑着,眼角的皱纹挤成一道沟壑,浓重的东洪口音里带着几分熟稔,“我和小文吃过早饭就来汇报工作,小文还说县长一定在,我还不信,你看,现在才八点半,这是比泰峰书记还早啊。”
我指了指会客区的长条椅,示意两人坐下。茶几上,杨伯君很快进来泡了两杯茶。刘志坤刚把公文包搁在脚边,刘小文已经利落地打开文件夹,抽出几张照片,平铺在茶几上的玻璃桌面上。
“您看,”刘志坤探过身,粗短的食指敲了照片上。照片上的群众正在收麦,几个群众肩膀上打着毛巾,手里的镰刀正要收割下去,画面的中心是两个中年农民的笑脸,非常生动。另外一张照片,则是一辆拖拉机上,满载着西瓜,群众还在往车辆里装西瓜的场景,画面很有冲击力。”
“汤主任上午来电话说,省台对咱们的小片特别感兴趣。他们打算把拍摄时间定在西瓜丰收的时候,但是需要咱们在麦收的时候多采集一些视频素材,题目啊都想好了《麦浪翻金穗,瓜田叠翠瓤——东洪双收共绘丰年》。这些都是去年宣传部拍的照片,市委宣传部的意思是,要拿一些图片和数据做对比,今年的粮食产量,实现三连增。”他忽然提高了声调,带着几分亢奋,“除了突出咱们的吨粮田,还能把西瓜产业带一带,这不就是‘梅开二度’嘛!”
我盯着照片上金黄的麦穗,耳边却响起城关镇杨明瑞的汇报:“县长,实测数据显示,咱们标注的百万亩吨粮田,有八成地块亩产连八百斤都不到……”
“刘部长,”我打断他的话,从文件堆里抽出昨天农业局整理的吨粮田建设初步情况报告。“先不说宣传的事。您看这组数据——全县吨粮田实际达标率在25%左右啊,拿什么向市里交差?”
刘志坤的笑容僵在脸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西装裤上的褶皱。刘小文抬起头,睫毛在眼睑下投出细碎的阴影,钢笔尖在笔记本上划出一道歪斜的痕迹:“可是县长,吨粮田的验收数据不是已经……”她的声音突然低下去,像是意识到说错了话,慌忙咬住下唇。
我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小花园肆意生长的月季花。更远处,东洪县电视台的发射塔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像根直指苍穹的银针,扎得人心里发慌。
“既有统计口径的问题啊,也有这个农资质量的问题啊”我转过身,声音放得很慢,“昨天调研,县里已经指出了之前的算法存在偏差啊。吨粮田建设质量不高,这个事实咱们得认。”
刘志坤突然咳嗽起来,从裤兜里摸出烟盒,“咔嗒”一声打开又合上。刘小文抓起茶壶,往我空了的茶杯里续水,滚烫的开水溅在茶几上,腾起一缕细不可闻的白雾。
“那……咱们的宣传方向……”刘志坤手里夹着烟,试探着开口。
“我看素材可以照拍,但是要把握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不能用‘统计口径’的话术包装‘产能虚胖’的现实,就像不能用‘丰收的照片’取代‘生产实践’”我拿起红笔,在封面上画了个圈,“但素材采集和宣传重点要转向西瓜产业。与其在‘虚假的普遍性’上消耗资源,不如在‘真实的特殊性’中再立新功,吨粮田的部分,刘部长,要慢慢地暂时淡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