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章 着手进行尸体解剖(3 / 4)

全吻合,说明凶手曾试图用这把钥匙打开手铐,但没有成功。”

    尸斑的分布成为分析重点。张林让小林翻转尸体,背部、臀部、大腿后侧呈现出暗紫色的弥漫性尸斑,指压试验显示,按压 3 秒后褪色不完全,松开后恢复时间超过 5 秒。“尸斑处于扩散期,” 他解释道,“血红蛋白已经穿透血管壁,浸润到组织间隙,这种状态通常在死亡 12-24 小时出现。” 他用直尺测量尸斑最密集区域,面积约 25×30Cm,“结合尸斑的颜色深度,死亡时间应该在 18 小时左右,但需要结合尸僵程度校正。”

    尸僵检查从下颌开始,张林的手指轻轻托住死者下颌,向上抬起时感受到明显阻力。“下颌关节活动度 30 度,” 他报出数据,“颈项部肌肉强直,头部前屈困难;肩关节活动度 25 度,肘关节 15 度,腕关节 10 度,属于尸僵发展期,形成时间约 8-16 小时。” 小林在旁补充环境参数:“解剖室温度 20℃,湿度 60%,尸僵发展速度处于正常范围,无明显加速或延缓因素。”

    测量尸温时,电子体温计的探头插入直肠 15Cm,数字在 21.5℃左右稳定下来。“直肠温度 21.5℃,环境温度 20℃,” 张林对照尸冷曲线表计算,“按常温下每小时下降 0.8-1℃的速率,死亡时间初步推算为 16-18 小时。但考虑到死者死亡后可能被置于低温环境,” 他指着尸体皮肤上的鸡皮疙瘩,“皮肤立毛肌收缩明显,提示死亡前可能处于寒冷状态,需要增加 2 小时的校正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