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北侧桥面两边挤满了临时支起的年货摊子,卖年画的铺子前人头攒动,色彩艳丽的画层层迭迭,钟馗捉鬼的怒目、财神爷的笑脸,在夕阳的光下都显得很生动。
不过要说最热闹的,肯定是允许关扑的摊位,基本上全都被一群看热闹的市井闲汉围得水泄不通。
陆北顾来到了一个套圈的摊位,也跟着看了看。
赌注是一文铜钱,套圈套到哪个就拿哪个,赢了的欢天喜地拿走泥塑的“磨喝乐”或绢扎的头花等物品,输了的唉声叹气。
“小郎君试试手气吗?”
“来呗。”
陆北顾颇有兴致,也掏了一文钱。
摊主给了他一个竹篾箍的圈。
掂量了一下手里的圈,陆北顾知道这是有说法的.竹子材质,质量普遍轻、韧,飞行起来要比金属材质的圈更加地“飘”,也更容易受到横风的影响。
再加上这个圈本身就小,所以很容易会出现明明瞄准了,扔出去手感也差不多,但就是套不中的情况。
故此,陆北顾也不打算特意去找奖品了,对着十步外的奖品堆,胳膊带着手腕一抖,就把竹圈扔了出去。
“套到哪个算哪个吧。”他心想。
“哇!”
“咳咳,这小郎君中了。”
在人群的轻呼声中,陆北顾发现他还真蒙对了一个。
竹圈不偏不倚地套到了一个“磨喝乐”上面。
磨喝乐是梵文的音译,有时也译作“摩睺罗”,他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儿子,佛教天龙八部之一,传入中国以后经过一番汉化,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为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多为穿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
尚未生育的女子通过对其祭拜祈求早生贵子,已生育的女子祭拜则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这种小泥偶也被宋代市井百姓赋予了娱乐性,通常会让孩童效仿磨喝乐的造型做游戏,成为了一种民俗活动。
摊主把“磨喝乐”递给了陆北顾,陆北顾看了看,上面的彩绘虽然完整,但也并不鲜艳,估计是今年七夕剩下的。
再往前走,就是好几家临街的幡胜铺子。
妇人们进进出出,盯着那些用金银箔和彩绸制作成的飞蛾、蝴蝶、花朵形状饰品,跟店家讨价还价,双方能达成一致,妇人便付了钱然后将饰品美滋滋地插到发髻间,随着脖颈晃动,一片流光溢彩。
陆北顾进去,也花了几十文钱买了一个发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