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只是大号孔明灯而已(2 / 4)

大宋文豪 西湖遇雨 3131 字 19天前

甫兄常说,欲革弊政,必先破其壁垒,开其门径!包府尊此举,便是开了开封吏治革新的第一道门径.走吧,府尊与介甫兄正在堂内等候,莫让他们久等。”

    曾巩显然是熟门熟路,与门吏出示了王安石给他写的两张公凭,便引着陆北顾径直穿过仪门,绕过戒石亭。

    开封府衙的戒石与成都府衙的一模一样,从形状到文字,仿佛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一名身着青色公服的小官已在这里等候,见曾巩二人到来,连忙行礼:“曾先生,陆郎君,王提点正在二堂内等候,请随我来。”

    瞥了一眼,陆北顾随小官绕过大堂进入二堂。

    二堂是知府日常处理公务、接见僚属的地方,比正堂少了几分升堂问案的肃杀,多了几分案牍办公的氛围。

    踏入二堂,一股热气扑面而来。

    堂内陈设简洁而庄重,左手边的公案后,王安石端坐着,手里看着文书。

    见陆北顾和曾巩进来,王安石放下文书,向他俩示意:“稍等片刻,包府尊正在断案。”

    两人坐着等了大约两炷香的时间,包拯才赶回来,案子肯定没都断完,只是暂时歇息。

    上次见包拯,陆北顾是隔着河,距离太远,所以看得也不真切。

    如今一见,包拯的面色并不黑,眉心中间也没有月牙,只是一个年近六旬的高瘦老人。

    王安石介绍道:“府尊,这位便是泸州举子陆北顾。”

    陆北顾连忙上前,依礼深深一揖:“学生陆北顾,拜见府尊。”

    “免礼。”

    包拯面色很严肃,他的目光在陆北顾身上扫过,说道:“王提点已将你的那篇《论汉唐以来吏治得失》交予我,此文写的不错,鞭辟入里,可谓是发人深省其中‘无禄养之资,有破家之能’,此十字,道尽胥吏盘踞之根由,亦点明我辈欲澄清吏治之关窍所在。”

    跟他的严肃态度不同,包拯的语气其实带着由衷的赞许。

    陆北顾此文,以史为鉴,直指“胥吏之弊”的制度性根源,正与他此刻欲在开封府界推行改革、整肃吏治的决心高度契合。

    尤其是文中对“官吏天渊”导致考核虚设的剖析,以及“非一朝一夕之疾”的论断,更让包拯感同身受,仿佛遇到了能理解他心中块垒的知音。

    “府尊过誉,学生惶恐。”陆北顾连忙躬身谦辞,“不过是见州县弊政,有感而发,拾前人牙慧罢了。”

    “有感而发,能发得如此透彻,已是难得。”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