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的笑容,感激的话语,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回到坊内中心广场的便民市集,正值午市高峰,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林臻在一个卖杂货的摊前停下,摊主是一位精明干练的中年汉子。
李显介绍道:“这位是张掌柜,以前在城南开铺子,大火后铺子没了,家也烧了。
如今租了这安居楼底层的铺面,重操旧业。”
张掌柜见李显陪同,又见林臻气度不凡,连忙热情招呼:“李大人,这位大人,您看看需要点什么?小店针头线脑、油盐酱醋、日用百货,应有尽有!”
林臻拿起一个竹编的簸箕看了看,问道:“张掌柜,这铺面租金如何?生意可好?”
“回大人!”
张掌柜笑道,“租金比外面街面便宜三成!
府衙有规定,优先租给咱们坊内受灾户和下岗的伙计!
我这铺子,位置好,街坊邻居都熟,生意还不错!
比以前在城南,操心少,赚得还稳当!
而且,”
他压低声音,“府衙说了,只要诚信经营,卫生达标,租金三年不涨!
这心里踏实!”
林臻点头。
安居乐业,不仅要有居所,还要有生计。
底层商铺的优惠政策和稳定环境,为小商户提供了生存和展的空间,也方便了坊内居民的生活。
离开兴化坊时,日已西斜。
林臻站在坊口的石桥上,回望这片沐浴在金色夕阳中的安居之地。
整齐的楼宇披上暖光,洁净的街巷人影幢幢,清澈的河面泛着粼粼波光,热闹的市集传来阵阵笑语。
孩童的嬉闹声,老者的谈笑声,商贩的吆喝声,交织成一曲生动而温暖的市井交响。
“李显。”
林臻声音低沉。
“下官在!”
“兴化坊成效斐然。”
林臻道,“然此非终点。”
“殿下请吩咐!”
“其一,”
林臻目光深邃,“将兴化坊之规制、营建标准、管理章程、惠民政策详实记录,汇编成《安居工程典要》。
着工部、户部、吏部会同审议,增补完善,颁行天下各州府以为范本强制推行!”
“其二,”
他继续道,“帝京之内类似兴化坊之旧棚户区尚有十余处。
着工部即刻全面勘察制定分期改造计划!
所需银钱由户部专项拨付,焚雷司,格物院全力配合,提供技术支持!
务必五年之内彻底消除帝京棚户!”
“其三,”
林臻声音转冷,“各州府推行《典要》不得敷衍塞责!
着都察院,派御史明察暗访!
凡有阳奉阴违克扣款项偷工减料,欺压百姓者严惩不贷!
抄家流放,绝不姑息!”
“其四,”
他最后道,“兴化坊河长、卫生纠察、文明户评选等自治之法成效显着。
着吏部研究将其纳入《地方流官考绩条例》!
推广全国,强化基层治理激民智民力!”
“下官遵旨!”
李显躬身领命,声音带着激动与凝重。
他知道,殿下的旨意,将掀起一场席卷全国的安居工程浪潮,惠及亿万黎民。
夕阳的余晖将林臻的身影拉得很长。
他最后看了一眼这片在废墟上重生、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转身踏上归途。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出平稳的声响。
帝京的繁华在暮色中渐次亮起灯火。
林臻靠在车厢内,闭目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