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实践、重考察、重验证、重实测”。用潇洒的话来讲,是为:“十分注重数学化或定量化的描述,是近代实验科学萌芽的标志。是中国传统科技走向近代的希望。
“繁花似锦”中挑出9朵花(着作)来,朵朵都是世界顶尖水平的着作:
(1)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
(2)朱载堉《律学新说》(1584年);
(3)潘季驯《河防一览》(1590年);
(4)程大位《算法统宗》(1592年);
(5)屠本《闽中海错疏》(1596年);
(6)徐光启《农政全书》(1633年);
(7)宋应星《天工开物》(1637年);
(8)徐霞客《徐霞客游记》(1640年);
(9)吴有性《瘟疫论》(1642年)。
在崇尚数学、崇尚用数据实证的明后期,数学家程大位所着《算法统宗》是大江南北真正的畅销书,一版再版仍供不应求。这本书可不像孔老二的四书五经,属于朝廷强制规定的教材,你能想象枯燥的数学着作成为畅销书,你能想象当今这个社会低科学技术的崇尚到了怎样的一种境界!
想不到,完全想不到!
这些人对于梁山来说,好比三钱之于熊猫。这些顶尖科技人才的到来,好比家里梧桐树上飞来了金凤凰,那可不是一般的招蜂引蝶,他们的徒子徒孙和仰慕追随者纷纷来投,使得梁山科技发展形成质量与数量两翼齐飞的局面,开启了迅猛进步、指数发展的时代。
从1627年始,穿越众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产品试制与研究开始涌现于各个学院的实验室和工矿企业中。梁山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在经过艰苦阶段后,终于以几何倍数开始爆发出来。
然而穿越众的忧虑和梁山的欣欣向荣是成正比的。他们来了,看到了,体会了,感受了,如此繁荣的科学、技术、文化、思想、社会、经济,如果没有他们的到来,按照本原历史走向将灰飞烟灭,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逐渐地,思想出现了扭曲,情绪与观念走向极端,对东林党和满清生出极其地前所未有地厌恶和仇恨。
内忧者,东林。外患者,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