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老家来人(2 / 5)

税,最有效最好用的方式就是投献。自耕农和富户主动变成黑户,将自己的田地投献给有功名的士绅,不仅不问士绅要一分钱还每年倒贴银子给他们(地租),这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但却是可行操作,基本逻辑是这样的:我成不了官员和举人我做老爷家奴总可以了吧。我种地,你收我税还让我服劳役是不是?那我不种国家的地了还不行吗?举人官员家的地不是不收税吗?那我就把我的地给举人官员不就行了?连丁银(人头税)都不用交了。

投献能省钱。投献之后土地就归士绅所有,百姓不需要给官府缴纳税赋和杂役钱,作为钻空子的代价,必须给士绅们意思意思支付一定的钱粮,那比交给官府的少多了,相当划算。而对于士绅们来说土地就跟白捡的一样,白捡来的田还不用交税。这就叫双赢。

投献对双方都是只赚不赔的买卖。这么好的生意肯定有的是人做,于是投献变得平常和完善。具体做法是双方在投献之前商议好每年的地租和土地使用年限,然后百姓低价将自己的土地“卖给”士绅,自己则成为士绅的佃户。一顿操作后,百姓其实种的还是自己家原来的那块地,只不过其名义上属于士绅了,每年只需交给士绅少许地租就行,不需要再向官府缴纳税赋。即使受田士绅把田卖与别人,仍旧是旧佃户耕种还租叫做卖田不卖佃。而士绅为吸引百姓主动投献竞相压低地租以吸引更多的人来投献,毕竟他们不需要任何成本,只需在家中坐等就有人主动送田送钱,实为天大的美事。而且双方的这种合作有相关文书认证保证,很大程度上解决百姓土地投献以后被士绅吃干抹净不认账的风险,这为投献者解决了后顾之忧。

投献的存在就是明朝造册登记的赋田越来越少的原因。所谓“一邑之中,有田者十一,无田者十九。”

曹少给自己点了根烟,斜眼看向徐荣,淡淡问道:“那么,你觉得投献合理吗?”

“利字当头,在商言商,合理。然…”

“直接说然而。”

徐荣一愣,他完全没想到对方会出此言。想了想,正色道:“徐家为一己私利亦不曾免俗,然长此以往大明不得万年,该当一朝千古了。”

曹少腾一下站起来,“你很不错,有胆识。今天不能让你大老远的白跑一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