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口号,不要这么正义光环,搞得菩萨化身似的头顶一个圈熠熠发光。
“比起你的能量棒,我对你家关大爷的瓜更有兴趣。快讲啊,他究竟对你耳提面授啥了?”
“吃瓜群众想吃瓜了?”--“你慧芸不爱吃,曹少最爱吃的瓜。”
曹少捻捻手指,“钱吗?”
“钱。”
明朝灭亡后有持续几百年的反清复明,那大清完蛋后,遗老遗少就没人琢磨反民复清了?他们中很多人都去写文章、唱京剧、说相声、拍辫子戏、开讲坛、拍电影了(比如姓王的俩兄弟),但总不能所有人都去混娱乐界的京圈吧。
可知满清垮台那会儿,有多少金银财宝跟长了腿似的跟着遗老遗少们润出了国门?1911年末的一天,《泰晤士报》头版头条:清廷那位戴铁帽子的庆亲王奕匡在香港汇丰银行存有712.5万英镑。
那时候英镑可值钱,1英镑=7.克黄金,也就是说,按当时的金本位制的法定含金量计算,可直接兑换52.19吨纯金,相当于全球黄金年产量的30%。存款不会只放在一家银行吧,考虑到在其他银行的存款,以及票据、金银首饰等,这个铁帽子王的海外资产庞大到不可想象。这还只是奕匡一个人的,那加上其他的王爷贝勒呢!
50吨黄金,价值3000亿人民币。比泰森当年阔绰多了!
阔绰多了?!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好吧!
数字足够巨大,但不足以让见惯了大场面的曹少炸毛。那么请问,被鞑子走资派转移到国外的财富究竟何等规模?
我们总是聚焦于明朝的海外贸易,但其实从有明确史料开始,从汉代丝绸之路开始,在几千年的世界贸易里中国始终是顺差方。而历朝的改朝换代,肉都是烂在了自家的锅里。历代的王朝更替,新的王朝只需要休养生息二十年就能恢复强盛,因为海量财富在内部流转。然而很不幸,这条普遍规律到满清身上就不好使了!
几千年的财富积累,到了满清覆灭前变一穷二白,到了民国时穷得那叫一个荡气回肠。
满清1911年灭亡,美联储1913年成立,时间上衔接得是不是很顺畅?
美联储的犹太财阀拿到足够多的黄金储备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