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这一届的年轻人一(2 / 3)

笔蘸墨。

第一题正中他下怀——父亲杨津生前曾任定州刺史,常与他讨论地方治理之道。

他略作思索,便写下标题:&0t;论陇西治理当以怀柔为主,威服为辅&0t;。

笔走龙蛇间,杨愔仿佛回到了与父亲秉烛夜谈的日子。

那时父亲常说:&0t;治边如治水,堵不如疏。

&0t;他将这些见解融入答卷,又结合汉王新政,提出设立互市、鼓励通婚、推广农耕等具体措施。

写到一半,杨愔抬头活动脖颈,恰好看见郦道元从身旁经过。

老大人目光如炬,扫过他的答卷时,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这一细微动作让杨愔心中大定,笔下更加流畅。

不远处,柳庆也在奋笔疾书。

他曾游历陇西,亲眼目睹羌汉冲突。

他的答卷充满实地见闻,提出设立双语学堂、互派子弟学习等创新建议。

而盛子新面对第一题却迟迟不敢下笔。

他从未去过陇西,对羌汉问题一无所知。

额头渗出细密汗珠,他咬了咬牙,决定先跳过这题。

第二题的案件分析对盛子新来说却如鱼得水。

他想起父亲审理过的无数案件,特别是那个偷邻居鸡给生病母亲补身体的孝子。

父亲当时说:&0t;法不外乎人情。

&0t;盛子新以此为切入点,既肯定法律的严肃性,又强调特殊情况下的酌情处理,最后提出建立官方济贫机制的根本解决之道。

&0t;鸡兔同笼&0t;的算术题更是盛子新的拿手好戏。

他从小帮父亲计算税赋,对这类题目驾轻就熟,不一会儿就解出了答案。

将门子弟那边却是另一番景象。

李穆好歹听兄长李贤讲过陇西战事,勉强凑出几行字。

李远咬着笔杆,半天只憋出&0t;誓死为汉王效力&0t;几个大字。

高季式更绝,直接写下家族显赫身份,然后就开始东张西望。

&0t;看什么看!

&0t;监考官走到高季式面前,严厉地瞪着他。

高季式满不在乎:&0t;我爹是度支尚书,我大哥是原州刺史,我二哥是右威卫将军,我三哥是抚军大将军。

汉王需要的是我们这样的人才,不是那些只会写字的书呆子。

&0t;

这番言论引得周围士子侧目而视。

郦道元闻声走来,冷冷地说:&0t;考场之上,只论才学,不论出身。

再喧哗者,逐出考场!

&0t;

高季式撇撇嘴,却也不敢再出声,百无聊赖地翘起二郎腿,叼着笔杆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考场内只听见沙沙的书写声和偶尔的咳嗽声。

盛子新答完所有题目,又仔细检查了一遍。

他想起临行前母亲的叮嘱:&0t;不求高中榜,但求无愧于心。

&0t;现在,他可以坦然面对母亲的期望了。

&0t;时辰到!

停笔!

&0t;随着郦道元的宣布,差役们开始收卷。

有人长舒一口气,有人懊恼地看着未完成的答卷,还有人自信满满地交上试卷。

杨愔和柳庆在考场外汇合,两人相视一笑。

&0t;如何?&0t;柳庆问道。

&0t;尽力而为。

&0t;杨愔谦虚地回答,转而问道,&0t;柳兄呢?&0t;

柳庆眼中闪着光:&0t;陇西那道题,我提出了双语学堂的建议。

若能被采纳,实乃百姓之福。

&0t;

盛子新也走了过来,三人结伴离开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