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思政和韦孝宽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讶。
&0t;杜参军此言当真?&0t;韦孝宽谨慎地问。
杜弼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0t;弼孑然一身,虽不才,但愿追随汉王,为天下苍生尽一份力!
&0t;
王思政沉思片刻,郑重地点头:&0t;好!
杜参军有此心,我玉壁城欢迎之至!
&0t;
与此同时,城外北魏军营中,高欢正焦躁不安地踱步。
天色已晚,杜弼却迟迟未归。
&0t;丞相不必忧虑,&0t;侯景阴测测地说,&0t;说不定那书呆子已经被王思政砍了脑袋。
&0t;
高欢冷哼一声:&0t;废物!
连个降都劝不了!
&0t;
正说话间,营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
高欢冲出大帐,只见玉壁城墙上火把通明,守军齐声欢呼,声震云霄。
&0t;怎么回事?&0t;高欢厉声问道。
就在这时,一支箭从城头射来,钉在营前空地上。
士兵急忙捡起,呈给高欢。
箭上绑着一块绢布,高欢展开一看,上面只有八个字:
&0t;汉军仁义,我已归降&0t;
高欢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死死盯着那熟悉的字迹——正是杜弼的手笔!
&0t;叛徒!
&0t;高欢怒吼一声,猛地将绢布撕得粉碎,&0t;我要诛他九族!
给我继续进攻,进攻……”
话音未落,一股腥甜涌上喉头。
高欢张嘴喷出一口鲜血,眼前一黑,向后倒去。
&0t;丞相!
&0t;众将惊呼着上前搀扶。
玉壁城墙上,杜弼望着远处混乱的敌营,心中既有一丝愧疚,更多的是解脱。
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应该站立的位置。
王思政拍拍他的肩膀:&0t;杜参军,不,现在应该称你为杜将军了。
欢迎加入我们。
&0t;
杜弼深深鞠躬:&0t;愿随将军,死守玉壁,护我百姓!
&0t;
城墙上,守军们的欢呼声再次响起,在夜空中回荡,仿佛胜利的号角。
(杜弼(491年—559年),字辅玄,中山曲阳(今河北曲阳)人,是北魏至北齐时期的重要文臣、思想家,以博通经史、擅长谋略及注解经典着称,在政治、文化领域均有深远影响,
《北齐书》称杜弼“性好清静,颇知玄理,文义优赡,当时名士多推重之”
。
但因其直言敢谏,最终触怒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天保十年(559年)被赐死,终年六十九岁。
直至北齐后主高纬时期,才得以平反昭雪。
杜弼的思想与着述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在儒道思想融合方面,为隋唐学术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