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蓝田,请求入朝觐见。\"
刘璟与刘亮相视一笑:\"来得正好!明日朝会,要请亮弟替我会一会二位使者。\"
当夜,刘璟独自站在未央宫高台上,望着满天繁星。秋夜的凉风拂过他的面庞,却吹不散心中的忧虑。
胜利的代价如此巨大,这是他未曾料到的。九十万人口的安置、数百万两的抚恤、冬季的粮荒...一个个难题摆在面前。作为君王,他必须为子民的生存负责。
\"大王还在为政务烦恼?\"刘亮不知何时来到身后。
刘璟叹息:\"亮弟,你说我是不是太急进了?若不大举出兵,或许不会如此艰难。\"
刘亮摇头:\"大王,乱世之中,不进则退。今日之苦,是为明日之盛。待魏周两国赎金一到,诸多困难都可缓解。\"
\"但愿如此。\"刘璟望向东方,目光渐渐坚定,\"明日朝会,就看亮弟如何与那二位使者周旋了。\"
“臣敢不从命…”刘亮轻声笑道,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
与此同时,驿馆内,陈元康与杨侃不期而遇。两位使者都是聪明人,一眼就看出对方的来意。
\"杨相也来了?\"陈元康似笑非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讽刺,\"看来宇文泰也撑不住了?\"
杨侃冷冷回应:\"彼此彼此。只望明日汉王莫要太过分才好。\"他心中明白,周国的处境比魏国更加艰难。周国的主力损失近半,如今国内空虚,人口凋零,若汉军继续进攻,周国有亡国之危。
二人心照不宣地各自回房,心中都明白明日将是一场硬仗。汉王刘璟必然会利用他们的困境漫天要价,而他们不得不尽力周旋,为国家争取一线生机。
陈元康在房中踱步,思考着明天的谈判策略。他知道高澄的底线——尽可能赎回俘虏,但代价不能太大。魏国虽然战败,但根基尚在,若汉王要价太高,宁愿放弃和谈也要保住国力。
而杨侃则在灯下修改国书,将条件一再降低。周国已经输不起了,只要能停战,什么条件都可以考虑。他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若汉王坚持,不惜割让周国一半的土地。
夜深人静,两位使者都无法入眠。他们知道,明天的谈判将决定自己国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