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叹了口气:\"看来汉王所言不虚,这巴蜀之地确实不太平。\"
夜幕降临,队伍在一处山谷扎营。独孤信独自站在营帐外,仰望星空。蜀地的星空似乎比长安更加深邃,也更加神秘。
\"将军还在为日间之事忧虑?\"柳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独孤信没有回头:\"柳长史,你认为这些所谓的'土匪'究竟是什么人?\"
柳庆沉吟道:\"恐怕是南梁残余势力,或者是...北周的间谍。\"
\"北周?\"独孤信猛地转身,\"宇文导的手伸得这么长?\"
柳庆压低声音:\"盛指挥使收到情报,'武川会'已经渗透巴蜀。他们可能正在暗中策划什么。\"
就在这时,盛子新匆匆走来,面色凝重:\"将军,我们的人在附近发现了这个。\"他递上一枚飞镖,镖身上刻着一个特殊的徽记——一只展翅的黑鹰。
\"黑鹰镖...\"独孤信倒吸一口凉气,\"果然是'武川会'!\"
——————
一个月后,队伍终于抵达成都。时值十一月,成都的湿冷天气让北方来的将士们难以适应。
\"这鬼天气,比长安冷多了。\"独孤罗搓着手呵气,脸色发青。
徐之才立刻吩咐军医熬制汤药:\"蜀地湿气重,与北方干冷不同。我已备好祛湿驱寒的药材,大家服下后会好些。\"
独孤信接过药碗,看着徐之才忙碌的身影,感慨道:\"有徐校尉在,是我军之幸。\"
服过药后,众人感觉好了许多。独孤信不敢耽搁,立即带着众人前往镇西大将军府拜见贺拔允。
贺拔允早已在府中等候多时。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面带倦容,显然为巴蜀局势操劳过度。
\"独孤兄终于到了。\"贺拔允迎上前来,语气中带着如释重负,\"这一路可还顺利?\"
独孤信苦笑:\"一路倒是平安,只是这巴蜀的天气,着实让我们这些北人吃了苦头。\"
贺拔允叹道:\"这才只是开始。巴蜀之难,不在山水,而在人心。\"
他引众人入座,面色凝重:\"如今巴蜀局势微妙。明面上各郡都已归顺,但暗地里...\"他压低声音,\"那些不愿离去的南梁士族表面臣服,暗地里却多次串联,意图不明。更麻烦的是,这里面似乎还有'武川会'的影子。\"
听到\"武川会\"三字,在座众人无不色变。独孤信握紧拳头:\"又是宇文导的'武川会'?他们还真是无孔不入!\"
盛子新立即起身:\"大将军,将军,此事事关重大,请容我即刻去联络绣衣卫,确认情报。\"
贺拔允点头应允:\"盛指挥使自便。巴蜀绣衣卫校尉王谦会配合你工作。\"
徐之才也站起来:\"南中僚人抗拒统治,战事恐难避免。我需要立即调集药材,准备医疗事宜。\"
两人匆匆离去后,独孤信转向贺拔允:\"贺拔将军,南中局势究竟如何?\"
贺拔允长叹一声,从案上取过一卷文书:\"我先后派遣六批使者前往南中,都被僚人峒主赶了回来。有些使者甚至...\"他眼中闪过痛色,\"再也没有回来。僚人声称'汉人欺压太甚,宁可战死不愿臣服'。\"
独孤信皱眉:\"这其中是否有误会?\"
\"恐怕不只是误会。\"柳庆插话,\"我听说有些南梁残余势力在僚人中散布谣言,说我汉军要掠夺他们的土地,奴役他们的子女。\"
独孤信沉默片刻,终于问出最关键的问题:\"贺拔将军,你能给我多少兵马?\"
贺拔允面露难色:\"巴蜀现有三万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