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数已尽。不出五年,我必饮马长江!\"
与此同时,返回驿馆的马车上,徐陵忧心忡忡地对萧纲说:\"殿下,那第二个条件看似宽厚,实则暗藏杀机。国库空虚,陛下若只肯赎回将领而不赎士卒,必失军心民心啊!\"
萧纲疲惫地靠在车壁上:“孤岂不知?但若不答应,孤的太子之位难保。徐卿,有些事情,不得不为。”他脑海中又浮现出那封要命的信,不禁打了个寒颤。
徐陵默然。他看着窗外渐行渐远的襄阳城,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这场和谈,恐怕才是真正灾难的开始。汉王刘璟的野心,绝不会止步于汉水之滨。
当夜,萧纲在驿馆中辗转难眠。他起身点亮油灯,铺开纸笔,想要给父皇写奏折说明谈判经过,却不知从何下笔。最终,他只写下短短数语:“儿臣已与汉王达成和议,条件颇为优厚,详情容臣面奏。”
放下笔,萧纲长叹一声。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回国后,还有更多的风波在等着他。